有人说,广告行业门槛低,不管学什么的人,都能在广告公司找到“一官半职”。
可这话放在很多行业都成立,也都不成立。橡皮人网的CEO尚锋借了郭德纲的话来解释他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声行业只要会说话就能干,那门槛是很低的,但为什么郭德纲的票卖500一张都抢着要,别人哪怕送票都没人来呢。因为虽然都说自己是相声行业的,但确实天差地别,广告行业跟相声行业有点像,虽然门槛低,但真正的修行是在进入门槛之后。”
事实告诉我们,行业中确确实实存在不少优秀的“非科班出身“的广告人,他们有的人从非广告相关专业毕业后来到广告行业,有的人中途从别的行业跨界到广告行业,却都成长为了出色的广告人。
就像你原本以为英国文学专业的男同学应该是梳着油头、皮鞋擦得锃光瓦亮、时常朗诵着莎士比亚“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和研究着Jane Austin笔下女性的得体绅士,但是有人却偏偏成为注重实效又有迥然风格的广告公司的老板,比如MAX Communication的创始人张旻。
“非科班”这件事其实是由一个人区别于原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而产生的。我们发现,优秀的从业者身上总是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也许就是这个人冥冥中会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天赋”。当你进入一个跟以前完全不同的行业时,同行对于行业的积累也许会对你造成压力,也许现实和想象中的工作环境并不如意,会面临努力去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才能有所成就。TA君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和张旻讨论了这个话题。
【选择】
张旻在成为广告人之前,学过音乐、学过文学,也做过公关、做过翻译。8年前,张旻和其他两位合伙人一同创立了MAX Communicatioin这家广告公司,之后,这个选择改变了张旻很多,同时也让他成长了很多。
广告门CEO劳博觉得“门槛低“则意味着”入门易、出精品难,广告行业既是人才洼地,又是智力产业。其中的机会和挑战并存。“
TA君:曾经在大学期间学习英国文学专业的决定是谁做的?
Lester:回头看,我的一些选择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
TA君:是什么“坑”让你掉进广告的“深渊”?
Lester:本科的时候,常常去一些展兼职做翻译,有幸接触到一些广告行业的人,觉得这个行业还挺有意思的,就来了。
TA君:放弃本科的专业会不会有遗憾?
Lester:其实还好。我很幸运,从小学的都是文学艺术类的东西,可以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不从事这些专业的工作,平时也可以有空的时候去听听音乐会之类的。
TA君:选择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专业应该选自己喜欢的还是实用的?
Lester:我觉得我的专业带给我应该就是学会“感同身受”,这算是一种思维方式。当我每次和客户合作的时候,我都能做到“想他所想”;和员工相处的时候,我也很在意员工在MAX这家公司的感受。
是否喜欢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其实就意味着自己能否长久地坚持下去。我相信如果我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这件事情上来。
TA君: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专业?
Lester:我还蛮想去学习录音和拍电影的。
TA君:经历过专业或者行业的变化后,会不会在以后从事其他工作的时候更有自信和胆量做好其他工作?
Lester:这个肯定是会的。
因为从不同的经历中我收获到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以我的经历来说,无非就是接触不同的人。广告行业最大的挑战其实是你接触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接触的品牌、客户他们所面对的消费者、环境、语境完全不一样。创意前期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如何能够影响他,判断这些事情是我相对擅长的地方。那这些东西都来自于之前很多不同行业的积累。
【天赋】
尚锋身边接触到的广告圈大佬中跨界的人就有曾经学国画的,学医学的,有学室内设计的……尚锋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某种与生俱来的广告人或创意人的品质。
如果我们把天赋视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倾向、喜好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狭义的区别于他人的特长,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天赋在个人选择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张旻身上也有“天赋“般的特质帮助他更好地为员工和客户服务。
TA君: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与身俱来的广告人的特质?
Lester: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是我认为自己有的特质。
广告行业变化很快,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很多新事物。这种特质带来的结果是你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再往后延展出来的能力就是如何进行创意思考、学会倾听、思辨。
TA君:优秀的广告人到最后拼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Lester:我认为是努力。
天赋当然也是重要的,其实在各个行业天赋都很重要,但是你可以凭借天赋生存一段时间,却不可能一辈子。这个行业的大佬、大神们其实也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天赋,才能拥有自身真正有价值的闪光点。
TA君: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跨界能力?
Lester:要找到合适自己做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选择比较好的土壤,找到合适自己的环境去发挥天赋很重要。
其实这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广告的新人,人云亦云并没有意义。并不是什么公司是最好的,什么东西是当下最红的,我们就去做什么。而是你所擅长的领域和天赋在什么地方能够更好发挥,就选择它。
比如我觉得自己未必能在创意上有很大的能力和发展,但我在商业的环境中能做得很好,能够快速洞察客户的需求,探查行业的变化,我就选择这个方向去深耕。
TA君:在以往的生涯中,有哪些时刻让您觉得自己从事广告这件事是没错的?
Lester:其实有很多时刻。
宽泛地讲,从表象来看,每当自己有成就感的时候,一定会让我觉得选择是没错的。
深层次来说,成就感是来自于今天学到了新的东西,或者当下做的事跟自己擅长的东西很吻合的时候,哪怕最后你没有非常成功,也会让你觉得从事广告这个决定是对的。
另外从情感层面来说,我们在工作中总会碰到很痛苦、困难、挫折的时刻,而往往这个时刻是检验广告行业是否是你“真爱”的标准。如果依然觉得这是我想做的,我能够撑下去,那当然就是你的“真爱”。
【适者生存】
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状是,行业内对入行的门槛提高了,意味着想要进入广告行业的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所以,他们会更面临“适者生存”问题,这其中,天赋的力量是否会被其他力量取代?
虽然“非科班“的广告人需要面对一些跨界的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非科班“的广告人有更多的”跨界优势“,他们抛开了固有的思维,往往能产生出新的惊喜。根据劳博多年的实地观察,他觉得“常识丰富、有足够的跨界想象力、有超越期待的执行力“的”非科班“广告人更容易出精品。
TA君:作为一位行业内的“老司机”,做过哪些职位?
Lester:在创业之前,主要从事公关相关的工作;创业之后要面临市场和管理的工作内容。
TA君:跨界对自己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Lester:首先是专业技能上的考验。
来到广告业后,有时候会觉得大家都比你厉害,懂的比你多,专业能力比你强,经验比你丰富。这时候会对你的自信心考验非常大。
其次是诱惑的考验。
广告业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行业,机会很多,层出不穷,这对你的诱惑很大。每年的热点一直在变化,而你又很善于学习,很能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你会觉得好像很多事都很想尝试去做。但我们做事往往比较容易蜻蜓点水,追逐当下的、浮华的事情,丢掉很多东西。这时候其实就是考验你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多久,能把认准的事情做的有多深。
TA君:一路上是怎么扬长避短的?
Lester:其实我很早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比较适合走偏商业的营销方向,比如我比较喜欢观察行业的发展,了解品牌的走向,他们分配预算的方式,他们思考marketing和广告的思路等等。我也许在创意、内容制作上并不见长,所以我会刻意在环境、商业机会和客户来源的选择上多多思考,换言之,其实我一路上都在扬长避短,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
TA君:跨界优势在您的工作中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Lester:我的眼界会更开阔一些,看问题不会单一和片面,会比较复合型地去对问题进行引申和延展。比如我会思考某种情况在其他行业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这个行业的规律是不是适用于广告行业。总结来说,就是我可以吸取别的行业的经验来完善在这个行业中的思考模式。
TA君:在转专业或转行后的“修行”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Lester:如何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之后总会觉得一切都是套路和惯性。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每次在你最熟悉的套路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要一直就这么做,有没有什么可以突破的点。
不要被套路所套路,不要惯性思维和自以为是。
你在原来的行业中会有惯性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行业很多原则不再是原则,边界也不再有边界。你其实不能把自己绑住,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有时候突破和尝试才是最好的“修行”。
TA君:有什么“妙招”或者“笨拙”的方式让自己拥有丰富的常识累积?
Lester:其实没有什么妙招,“笨拙”的方式倒是有。
比如某个问题我想到有5个解决方案,那我会一个个去试,不会去权衡太多。等全部尝试完了我就会知道到底哪条路在当下是对的。
另外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积累方式是review。
其实在别的行业比如制造业,往往做一件事就是固定的模式。在广告业也因为大家节奏都很快,做完事情后就结束了又去忙下一个。但是我认为这个行业是需要我们不断回头去看、去总结的,这样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时规避很多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