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了个税,隐私就被扒光了?
http://www.5ipr.cn   2019-01-15 09:14:34   雷锋网   

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手机App软件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其背后的安全问题却也逐渐浮出水面。
  老美对纳税数据显然更加紧张。

  1月14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正在向美国财政部和国税局施压,要求他们采取网络安全措施。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约有700,000名纳税人身份信息遭到泄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税局开了大大小小不少安全峰会,并增加了各种税务欺诈检测技术。2017年相关受害者人数就下降至242,000人。但2018年,美国国税局追踪到605,000起相关事件,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1月1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生效,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手机App软件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其背后的安全问题却也逐渐浮出水面。

  个税APP鱼龙混杂

  个人所得税APP推出后下载量和注册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很多商业公司制作的各类“个税”APP也成为热门。

  360烽火实验室研究团队就曾提醒,个人所得税APP仅上线一天,就已检测到62例伪装木马样本。如果APP的下载二维码被植入伪装木马,当用户扫码下载软件时,就有可能中招。这类木马一经感染有可能带来私自发短信的恶意行为,或者扣费提示不明显导致恶意扣费,遭受捆绑广告困扰,甚至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但这一番言论立马就遭到了国税总局反驳,税务总局官方表示个人所得税APP上线以来,未发现存在木马病毒问题。

  360:???(不是官方APP存在木马,而是有很多模仿官方APP的非官方应用存在木马,它们有盗窃隐私、流量,恶意推广的风险。)

  虽然这起乌龙发生的莫名其妙,但这些打着个税旗号的APP的确鱼龙混杂,不少纯属蹭热点,更有同类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

  从手机软件商店里输入“个税”可以发现,除了国税总局版的APP外,还有“全国个税计算器”“全国个税查询”“个税小帮手”“个税管家”“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新个税计算器”“个税助手”“个税在线”等一大批与计算个税相关的软件。甚至官方开发的APP竟然排名不在前几位。

  只有准确搜索“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时,出来第一个才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官方APP。

  极验还从开发者信息方面进行了对比,国家税务局的开发APP目前只有“个人所得税”一款,但是其他不知名企业的开发信息中除了个税类还有记账、财务咨询类等产品。更有甚者,还存在不少贷款类产品,这不禁让人担心是不是想做“产业一条龙”……

  个税APP数据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更让人担心的就是数据泄露问题了。

  网友A反应,装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APP,填完一看,里面的任职受雇信息里,竟然除了本职工作,还多了一家完全不认识的上海的食品公司。

  知乎网友B反应,她注册登陆进去发现自己任职受雇信息有三家公司,一家是已任职将近10年的现公司,另外两家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上海昌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昌路服务外包(苏州)有限公司。更过分的是今年她通过12345申诉了上海昌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盗用个人信息交个税,而宝山税局也在两个月前表示经查实,此公司的确存在冒用信息偷税行为,要求此公司把税补齐并撤销其帮她申报的个税,现在还是同一个法人居然在苏州又帮她申报了。

  网友C反应,个税APP上有自己曾经就读的大学母校和现在公司,他很想知道自己的信息学校拿去干什么,会不会冤枉母校了?

  这真的不是段子,据说不少不法公司为达到其偷税漏税的目的,会盗取一些个人身份信息进行个税虚假申报,可能神不知鬼不觉你就需要多缴税。

  另外,第三方机构收集员工隐私数据问题也被提及。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纳税人可以在税前享受六项专项特别扣除,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具有根据员工要求按月扣除的义务。

  而用人企业可能会绕开法定信息填报方式,另行委托其他第三方软件收集员工信息,申报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配偶、子女、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 一旦造成数据泄露,用人单位难辞其咎,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据有关报道,已经有公司员工委托的律师,提醒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收集员工隐私信息,已构成侵犯隐私权,要求停止收集,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这次税改之后,很多的申报环节涉及到住房、养老等信息,所以申报时填写的信息从身份证号码、学历、住址到工作信息、房贷、医疗等等都需要被记录,而官方APP的安全性如何还不得而知。

  极验还提到比如有些类似的公司前脚开发个税APP,后脚就带上网贷产品,如果信息直接互通,泄露风险非常之大。还有一些不知名公司开发的产品,获取信息之后直接转卖各种营销公司、社工库渠道。

  当然,对于个人信息被盗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App发起申诉,但如果用户压根没有发觉呢?

  到底能减多少钱?

  尽管这波减免看起来可以少交一部分税,但减免数值似乎有限。甚至有网友质疑,为了这笔看起来不那么多的减免是否有必要去填报种种隐私数据?

  在Python与数据分析的微信公众号中,就曾基于最新的税率表来计算过这波减免能减多少税。

  最新税率

  按照上面的表格,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代码如下:

  new_tax函数就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函数。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salary是工资所得,第二个exempt是免征额。

  在这里假设一个一线城市的中年男子,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房贷,他的扣除项包括赡养老人2000元,子女教育1000元,房贷1000元,共计4000元。如果中年男子扣除社会福利后的收入是20000元,那么用上面的new_tax可以算出他适用专项扣除后的所得税:

  tax = new_tax(20000, 9000)

  算出来的个人所得税为890元。如果按照2018年10月1日以前的税率来缴税,这个中年男子需要缴纳3120元的税,减税幅度达到了71%。

  再来假设一个一线城市刚毕业的有志青年,租着房,业余时间还在进行深造,接受在职的学历教育,他可以享受的扣除项包括房租1500元,学历继续教育400元,共计1900元。如果有志青年扣除社会福利后的收入是10000元,那么用前面的new_tax函数可以计算他的所得税:

  算出来的所得税是100元。如果按照2018年10月1日以前的税率,有志青年需要缴纳745元的税,新税率的减税幅度达到了87%。

  再假设有一个城市土豪,土豪一般都不缺房或是全款买房,所以没有房贷。那我们假设他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这两项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赡养老人2000元,共计3000元。

  如果土豪的扣除社会福利后的收入是80000元,那么用前面的new_tax函数计算他的所得税:

  算出来土豪的所得税是18040元。如果按照2018年10月1日以前的税率,土豪需缴纳21270元的税,新税率的减税幅度为15%。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这次减税主要还是给中低收入阶层减轻税负,果然zf还是心系我们这些困难群众啊,给我们减轻生活的负担。

  所以问题来了,各位冲浪网友们到底要不要填报呢?

TA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