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圈内远不止“流量造假”这样的旧热点
http://www.5ipr.cn   2019-10-21 09:07:31   广告门   

放诸整个营销圈,远不止“流量造假”这样的旧热点,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某个事件导火索,成为焦点被大家议论,但是没过几天,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该上班上班、该赚钱赚钱
  最近几天一篇叫做《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索: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刷屏了营销人的朋友圈。看这标题文字的长度,足以体现这位控诉人内心流露出来的愤怒,文章也彻底撕开了营销圈内在流量运作幕后的“遮羞布”。

  要我说,“流量造假”其实早就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圈内“旧热点”,只不过又有一位当事人特地把自身经历写了出来,加上今年被严峻的生意环境搞得圈内人心惶惶的氛围,就又把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已,相信资深的营销人看到这样的话题内心并无多少波澜:又不是第一次做媒体投放,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的确,放诸整个营销圈,远不止“流量造假”这样的旧热点,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某个事件导火索,成为焦点被大家议论,但是没过几天,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该上班上班、该赚钱赚钱。今天,我们来细数一下营销圈还有哪些这样的旧热点。大家看了也不必认真,就当是茶余饭后的消食片。

  01电商平台绑架

  以电商平台为主。品牌与电商平台合作已经司空见惯,品牌站外传播引流到站内,平台站内给品牌流量包,这本来没什么,纯属正常的资源置换,也有利于营销人渴望的“品销合一”。但是,随着平台的壮大,话语权也越来越掌握在他们手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品牌方越来越被这些电商平台绑架。其中最被人诟病的是需要签署绝对的“排他”协议,简而言之就是:在猫和狗,或者PDD之间必须选一个站对。今年618期间,格兰仕一纸《关于格兰仕在天猫平台出现搜索异常的声明》把品牌和平台这层尴尬的关系捅破了。

  不止是品牌方起来怼这种绑架,稍占弱势一点的平台也一样。今年双11还没开始,10月14日,针对京东起诉天猫“二选一”纠纷旧案,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通过微博发文回应称:

  “二选一”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却成为某些企业常常用来竞争的手段。“腿好总被蚊子咬”,不愿意再被动的配合某些企业的无底线无休止的炒作。

  我觉得,虽然阿里公关不愿被动配合炒作,但这种矛盾应该会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逐渐被激化,类似这样的旧热点未来还会层出不穷。

  02暴力洗脑广告

  这两年,随着像叶茂中、红制作这类公司推出的暴力洗脑广告越来越多:知乎、马蜂窝、伯爵旅拍、新氧……营销圈内关于广告到底应该好看还是好用的讨论越来越多,相应地只要他们一出这种广告,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热点,有深恶痛绝吐槽的,也有认可的。希望有一天,当这类广告不在圈内被讨论成为热点之后,它们还能不能在大众那里“繁荣”。

 

  03甲乙方畸形关系

  营销圈的甲乙方畸形关系也经常被拿来曝光,经常能成为热点的有两种:一种是甲方不付广告公司款项,一种是甲方拿乙方回扣。

  前者最有名的就是之前汽车品牌BYD不认25家供应商,近11亿元的款项。BYD不认帐,为了将自己撇清,将责任归于“皮包商”李娟的违法行为。BYD官方声称,李娟等人冒用公司名义开展相关业务,在发现李娟等人的违法行为后,BYD以李娟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及合同诈骗罪,向上海警方报案。

  类似甲方不付款的案例,还有是甲方认为请广告公司一波campaign做下来,但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决定不付款。

  贪污拿回扣,这其实算是一些企业的潜规则了,放到营销行业里当然也一样。被发现之后小一点的开除,大一点的还有可能登上微博热搜,比如XM市场部某总监、GQ某某某……这种事件多半是行贿方没有得到甲方应有的权益,心理不平衡就一不小心就直接或间接地曝光出来了。

  最后,我大胆预测一下如今大火的「网红电商直播带货」将成为下一个像「流量造假」一样的热点,先是有一个大事件把这个泡沫戳破,然后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了虚假繁荣,这种模式还会一直继续,然后又被拿出来说成为热点......

  周而复始!

TA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