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决赛开始前几天,微信里签下谷爱凌的各种品牌和其代理公司朋友就纷纷晒出花样百出的创意物料给比赛预热。半决赛第二跳,谷爱凌出现失误,吓坏了不少人。
“千万不要有事。”一位代理公司朋友第一时间在朋友圈祈祷。好在一切顺利,三跳过后,谷爱凌顺利进入决赛。可能是担心不吉利,那位朋友马上删除了刚发不久的朋友圈。用一句体育圈的名言:竞技体育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预测。残酷的竞争让紧张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
时间来到8日早上,不到9点,瑞幸咖啡的朋友就早早发出为谷爱凌加油的开工券,提醒大家关注即将开始的决赛。11点刚过,当裁判给谷爱凌第二跳打出全场最高分,谷爱凌也最终成为奥运冠军。
从这一刻起,这个还不到19岁的女孩,正式成为中国商业价值最大的运动员。
看到她,大家或许会想到刘翔和李娜,而与刚出道时长着青春痘略显腼腆的刘翔以及大器晚成性格直率的李娜相比,谷爱凌有着00后更加鲜明的自信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美国人的谷爱凌完成“归化”,开始代表中国队参加各项冬季赛事。优异的成绩,健康的形象,流利的普通话让16岁的谷爱凌开始进入品牌商的视线。直观上看,品牌需要一个新面孔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但更长期的逻辑是,大家在押宝一个2022年冬奥会的潜力股。
救世主
姚明、刘翔、李娜退役后,中国缺少国际级体育明星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对于品牌来说,签约体育运动员代言本身就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不是成绩不尽人意,就是因伤退出。圈里人都知道这就是赌博。但偏偏2022年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又是不能错过的机会。
某种程度上,品牌是没有选择的。
2019年1月,15岁的谷爱凌在意大利拿下世界杯冠军。半年后,她在社交媒体宣布自己将代表中国参加2022年冬奥会。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也就在那会,有品牌开始尝试接触谷爱凌,根据网上的信息,当时谷爱凌的代言费在100万美元。和如今千万级别的费用相比,非常非常划算。
至于为什么两年间代言费涨了这么多,而且是在未夺冠之前。那是因为选择运动员代言,就是最极端的赢家通吃玩法。就像没人会记得亚军和第三名是谁一样,所有人都笃定谷爱凌有着非常好的机会,加上其巨大的年龄优势,一哄而上是不需要犹豫的选择。
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各种媒体乃至资本的涌动,都让谷爱凌成为品牌押宝的选择。
押宝
一组数据:
谷爱凌仅2021年代言的品牌就超过23个,横向对比去年东京奥运会上封神的苏炳添有15个代言。而2007年,已经在2004年奥运上拿下冠军如日中天的刘翔也“只”代言了17家品牌,年收入1.63亿人民币。对比两人的代言:
刘翔:可口可乐、伊利、耐克、凯迪拉克、平安保险、安利纽崔莱、VISA、交通银行、中国邮政、联想等。
谷爱凌:路易威登、蒂芙尼、IWC万国表、凯迪拉克、安踏体育、中国银行、瑞幸咖啡、Beats、蒙牛、美的、汤臣倍健、元气森林、雅诗兰黛、科勒、VISA、中国人保等。
代言蒂芙尼
无论从数量到质量,谷爱凌都压过了老前辈一筹。而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不仅是头脑发热,谷爱凌背后的经纪公司IMG则是背后推手。乍听起来IMG似乎不怎么出名,但其旗下有着大阪直美(2021年收入5730万美元,全球最值钱女运动员)、网坛巨星德约科维奇,这样的“顶级吸金机器”,还操作出诸如莎拉波娃连续11年坐稳全球收入最高女运动员这样的商业奇迹。可以这么说,谷爱凌的商业价值是伴随着其从小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和成绩一同被放大的。
与老前辈们,单纯听教练、不辨品牌、服从安排、脱离商业链条的老派运动员广告商务合作不同,谷爱凌的商业开放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对于品牌来说,这种顶级娱乐经济公司的操盘反而让故事变得单纯:上车才是唯一的选择。
结果就是,谷爱凌的代言从2021年前的7个一下飞升到2021年的超过23个,代言费传言也达到了税后250万美元。
谷爱凌的未来
有人会关心年仅18岁谷爱凌的未来商业前途和商业玩法。初步看来,会有以下几点:
1、在运动员有限的岁月里最大化商业价值。参考李娜过去的经验,签约三年甚至三年以上的合同将是合理的选择,这会让充满不确定性的运动员可以安心把精力放在训练和比赛上。而多少广告位才是代言天花板是需要谷爱凌和其团队思考的。
2、运动员对品牌选择和个人肖像权拥有更大的决策权。00后的谷爱凌充满个性,早早成名也让她和她的家人、经纪团队对选择品牌,决定代言,出席活动,肖像权使用等事宜非常了解。
3、个人品牌的打造。既然大家用“顶流”形容谷爱凌,那她自然已经是具备个人品牌的公众人物。除了比赛本身,在场外如何保持进而放大的自己曝光度也是外界关心的重点。或许谷爱凌可以参考C罗的做法。后者早已成为社交媒体上关注人数最多,商业价值最大的超级明星。
谷爱凌的出现及时弥补了市场对于体育明星的期待,她也极有可能成为00后最爱的偶像级人物,中国体育的又一个超级巨星时代正在开启。而在这个全新的十年,商业体育的英雄故事又该如何书写。而一切还要从冬奥说起。
冬奥天时
中国的奥林匹克情节由来已久。
如果说,几天前那令人振奋和拍手叫好的开幕式只是一道开胃菜,那么,开赛短短几天,中国代表团就拿下三枚金牌的成绩算是再一次点燃了国人的奥运热。
一切仿佛回到了2008年。冰墩墩带来的“一墩难求”以及直接让两只“冰墩墩概念股”涨停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最近几年冬天,你身边去滑雪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买的装备是不是越来越贵,冰雪热正在从小众爱好走向全民追捧。今年春节期间,冰雪旅游相关商品订单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过30%。而从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中国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冰雪市场规模也在2020年达到6000亿元。这其中80后和90后是主力军,这也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将是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核心消费人群。
而根据奥申委的消息,今年北京冬奥会来自顶级赞助商的费用达到1.57亿美元,国内赞助商预计6.6亿美元,授权产品也达到8000万美元,门票收入预计为1.18亿美元。
2008年后,又一次盛世推动的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让所有人对未来的走向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