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时候,一位互联网博主发了一条博文声称,自己在游览趵突泉的时候听到水泵的声音,寻声找去还真被他找到了水泵,他拍了一些照片,并怀疑趵突泉的常年喷涌就是因为这个水泵。
不知道这位博主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结果就是这个消息迅速占据热搜,官方不得不出来辟谣,表示水泵的水是用来浇灌的,而不是用在趵突泉。
那么,趵突泉的水到底来自哪里呢,怎么能没日没夜地喷涌呢?还有为什么会以这种喷涌的形式出现呢?
其实,有人怀疑趵突泉是用水泵循环利用池里的水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我们平时见到的很多室内水池都是这么玩的。
不过,趵突泉的出水量非常巨大。在正常出水的情况下,趵突泉每天差不多会喷出7万立方米的水,也就是7万吨,而整个济南市一天的用水量差不多是70万吨左右,一个趵突泉可以满足10%的济南用水。
如果水泵要完成这个工作,水泵的功率需要非常大,这意味着它耗电量会很大,我想没有一个景区会去这么做。
其实,趵突泉是自古就有的。2020年山东省利用碳14技术测定趵突泉形成的年份,它差不多在46000-23500年前就已经在现在的济南喷涌了,那时候人类可能都还没有到达这里。
相比较于它是否用水泵和埋水管,更多人感兴趣的是趵突泉的水来自于哪里,毕竟这每天消耗这么多水呢,什么样的水源承受得起呢?
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南面以山地丘陵为主,三大名胜的另外一个——千佛山就是在南面,北面则是平原。
众所周知,每一座山都是天然的水塔,这是由于温差的存在,山区很容易收集到更多的雨水,所以大部分河流都是起源高山。
对于济南的山脉而言,它们的水很大一部分就是流向了地势较低的济南城区,然后最终进入黄河奔流入海。
济南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泉城”,古时候更是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说法,而泉水就是地下水。
那么,为什么南面山区流向济南的水是地下水,而不是以河流的形式通过呢?
现在,中国的地质学家们已经多次考察了济南的地质结构,济南南面山区的水多进入地下的原因就在于它下面的岩石是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结构经常会和溶洞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在长期与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变成碳酸氢钙。
虽然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是碳酸氢钙却可以微溶于水,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灰岩结构就会慢慢被腐蚀,同时由于岩石不同区域的组成并不相同,就会形成形状奇特的溶洞。
济南南面山区的石灰岩大约在4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这些地区的地下已经基本被掏空了,到处是缝隙和隧道。
山区收集来的雨水慢慢渗透入这些缝隙,变成地下水,缝隙越多、越大则意味着它能储存越多的地下水,济南山区石灰岩的地质较纯,形成的缝隙和隧道相对多且大,这是它地下水如此充足的原因。
但是,这些水进入济南城区之后变得有所不同,因为城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变化。
济南城区主要以岩浆岩为主,结构紧密且不溶于水,所以山区过来的地下水在这里受阻,并以泉水的形式出现。
但是,要形成像趵突泉这样井喷而起的泉水,水流需要有很大的冲量才行。
山区下来的地下水之所以冲量十足,原因就在于山区石灰岩结构正好以30度的斜度向北面倾斜,而不是渗透到最底部。
当水顺着石灰岩结构冲向平原地区并被阻挡的时候,强大的压力让水流井喷而起,这就是趵突泉的由来。
趵突泉的停喷
既然趵突泉只是地下水而已,那么偶尔停喷也算是正常现象,毕竟地下水的水位会受到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最近一次停喷发生在2002年3月3日,一直持续了548天,直到2003年9月6日才重新开始喷涌。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时候趵突泉停喷了,在不远处的五龙潭却依然有泉水涌出,这让许多人更加怀疑趵突泉就是埋了水管的,停喷是为了维修。
事实上,五龙潭虽然距离趵突泉很近,但实际上它比趵突泉更低一点,水位下降的时候自然也就更不容易停水。
在2003年之前,趵突泉的停喷其实还是挺常见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建设导致对水的过度开发。
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在此之后应该是没有停喷过。
最后:
趵突泉肯定是自然形成的,毕竟从古至今关于它的记载太多了,对于自然泉眼而言停喷是自然现象,如果要用水泵、埋水管续命的话,成本太高了。
另外,随着全球变暖,多雨的气候越来越向北面延伸,趵突泉的水位也是屡创新高,去年10月份更是达到了近56年来最高水位——30.4米。
所以,随着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气候的变化,趵突泉根本不需要埋水管,它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