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土木工程沦为“天坑”引热议
http://www.5ipr.cn   2022-08-11 09:38:43   快科技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我国报考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学专业之一,在传统工科专业中非常抢手。但这几年,遇冷的迹象其实早已出现。就连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这种业内公认排名前三的学校都不得不作出改变。
  一份转专业录用名单,直接把土木工程推向了舆论焦点。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不久,湖南大学公示了2022年本科生转专业的一份名单。

  然后网友们惊奇地发现,土木工程学院共转出98人,人数最多不说,竟然还无一人转入。

  对比其他学院有进有出,可以说非常惨淡了。

  不仅如此,把范围放大到今年高考的录取情况,土木专业也频频遇冷。

  例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招生的投档分比去年下降了103分、东南大学的土木交通材料实验班录取分数在整个学校垫底、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还剩8个名额未招满……

  甚至部分考生宁愿被退档也不愿意就读土木专业。

  许多网友也纷纷“声嘶力竭”地劝退:木土狗都不学!

  然而放眼10年前,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可还称得上是炙手可热啊。

  土木工程专业怎么了?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我国报考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学专业之一,在传统工科专业中非常抢手。

  但这几年,遇冷的迹象其实早已出现。

  就连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这种业内公认排名前三的学校都不得不作出改变。

  早在2019年,工科试验班(土木交通材料实验班)就几乎都是东南大学分数垫底的存在。

  去年,东南大学还在招生简章中做了点微调,将原本的“土木交通类工科试验班”改成了“智慧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类工科试验班”。

  清华大学甚至干脆将土木工程专业放入了提前批和贫困生的批次,并且规定不能转专业。

  这不禁让人疑惑,土木专业到底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境地?

  首先,工作条件是真的艰苦,这点在网上一直吐槽声不断。

  许多年轻人刚毕业,就要每天在工地上忍受风吹日晒,工作强度极高,遇到赶进度的时候还要加班,比996还累。

  工作环境也堪忧,天天与钢筋、水泥、混凝土打交道,没有“都市白领”坐办公室的生活看上去体面。

  B站up主@大猛子ym就曾对比自己干土木两个月前后的照片,自嘲虽然才22岁但看着像42岁。

  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土木人吐槽工作、提桶跑路的视频,轻易都能获得百万+的播放量(可见非常有共鸣了)。

  诸如985土木牛马在设计院工作一年半,喜提月薪1300的案例比比皆是。

  工资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工作环境差、离家时间长、升职之路遥遥无期……都可能是压垮土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大环境变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基建大发展时期,国家每年投入很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扩建工程。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基本饱和,行业增速减慢也是不可避免的。

  据中国科学报消息,一位土木行业的从业者曾感慨: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土木建筑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大基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20年代初放缓,刚好贯穿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

  对此,东部某高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黄桦(化名)表示:如今表面上看是“遇冷”,实则是无序状态的理性回归,它会让土木领域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回归到应有位置。

  但是,回归以后,未来土木行业的发展又在哪里?

  未来方向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叶志明介绍,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基建放缓,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早已缩小了招生规模。

  其研究方向也更多转向了对传统建筑等的“维护”,而非“兴建”。虽然保留了土木工程之名,但学科内容迥然不同于国内高校。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回忆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土木一般被认为是科研食物链的最底端,但事实上:

  在搞科研时,我们深感土木并不是最底端,它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如今的土木更多是“新基建”的概念,涉及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在新基建的概念下,土木可涉足的领域更多。例如,浮式风力发电机怎么能在海上大风大浪之下保持稳定、人工材料怎么代替钢筋混凝土更好地实现抗腐蚀功能、3D打印技术可打印一幢房屋等。

TA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