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对话中轴线》
谨以此片
致敬每一个在这座城市认真生活的人
从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直接至永定门,这条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古都70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也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
随着奥运圣火又一次在“鸟巢”点燃,这座见证了北京“双奥之城”历程的场馆,也为承载北京文脉的中轴线注入了崭新内涵。
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中青旅联科策划并出品了记录短片《24小时对话中轴线》及“对话中轴线,寻找中轴面孔”计划,全方位向世界呈现北京中轴线的生态与生机。
每张面孔都有故事
中轴线不是简单的过去物质遗存。在中轴线上形形色色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平凡却值得被看到的面孔,就这样通过我们的镜头传播到世界各地。
姚记炒肝的传人姚燕,在鼓楼附近生活了大半辈子,“家和万事兴”是她奉为圭臬的准则。聚在这条中轴线上,这个家永远也不会散——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手足相惜与和气。
从百年老店到国潮品牌的内联升,最大的目标就是让来来往往的顾客都能穿着他们的鞋走出去。鞋子舒适了,人们就能走得更远,走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热情好客与包容。
如果你现在来中轴线上逛一逛,说不定还能发现镜头里的广场舞队,他们日复一日相聚,那些欢笑不因时间流转褪色。但你肯定见不到那个笑得很甜的北京女孩,在中轴线上步入婚姻殿堂是她最想要的仪式感,而我们荣幸地捕捉到她生命里仅此一次的瞬间。
每个小角色,都是活的故事,行走的故事。他们的生活是闪耀的碎片,我们将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成了中轴线上的烟火人间。
年轻的传承者们
短短四五天的时间里,项目团队走遍了北京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赋予这条中轴线的期许,还有为同一个梦想添砖加瓦的心意,都被他们装进行囊。
中轴线上不光有老一辈的东西,搜罗的视角也可以潮一点儿。年轻的项目团队寻到前门附近的一家 “LiveHouse”,让乐队背后的爵士精神,为中轴线的故事增添了新的色彩。年轻人的血脉里流动着时尚的艺术,而中轴线也以永远包容的姿态悦纳了这些年轻范儿。
寻人的经验多了,就能锻炼出鹰的目力,一眼就知道谁有故事。转到什刹海,有位大爷坐在路边,一问,人家就是附近博物馆的研究员。这条路走了六十多年,对中轴线申遗,他有着势在必得的决心。
凌晨四五点集合开工,马不停蹄逛遍京城,片子改到后半夜……但是不知怎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忽略了这些辛苦,谁也没言声。现在回忆起来,想不起什么不愉快,倒是有很多彼此打气的温暖。
深秋,凌晨五点的角楼。项目团队成员拍摄
微光照亮微光
来中轴线上打卡拍照的游客们,也许不会格外留意周遭的环境。其实,纤尘不染的街道与设施,背后是环卫团队片刻都不懈怠的辛勤劳动。
“每落一片叶,都要扫干净,”项目团队还没听够他们的故事,一阵风吹过,这群城市的美容师们又回到熟悉的岗位,打理每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
卖糖葫芦的摊主,相濡以沫的老夫妻,铛铛车师傅,放风筝的少年……数十组城市代言人,带着他们的故事,在专业摄影师平时拍古迹、文物的镜头下,露出他们最鲜亮的笑容。只要表明来意,大家纷纷积极配合,为了中轴线申遗成功,能帮上点什么忙都行。陌生人之间,这种毫不犹豫的信任,让我们收获了别样的感动。
备战这场面对世界的考验,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些多元的认可。思来想去,项目团队又从胡同里请来一位德国小哥。
谈笑间得知,他这些年的丰富经历,都围着这条中轴线打转,他真心实意地爱着爱这座城市,更爱藏在它深处的中国文化,也希望让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对于优秀的文化,善良的人们总有跨越国界的同理心。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
年复一年沉淀下老建筑、老传统和老字号
又日复一日生发出新主张、新潮流、新消费
融汇清欢与烟火、故土与异乡、民族与国际
如今,高耸入云的大楼、交错的城市公路
与古老的建筑已经有机融合
这条壮美的轴线
将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更加富有力量的姿态
面向未来
作为中国文化推广工作的践行者
中青旅联科用最质朴的语言
祝愿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