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 4 月份,坊间关于“亿航无人机赴美上市”的传闻就闹得沸沸扬扬;近日,这一消息迎来实锤,尘埃落定。
2019 年 10 月 31 日,美国 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上公布了中国无人机制造商亿航智能(以下简称亿航)递交的招股书,这家公司计划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EH”。
招股书显示,此次亿航 IPO 的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Needham & Co 和老虎证券;不过,暂未透露首次公开招股的发行价格区间,及股票发行数量。
营收下降,连年亏损
或许是为了今年能够成功赴美上市,亿航在今年的大动作并不少。
今年 1 月,亿航获得中国民航总局授权,成为国内首家测试自主飞行器的公司,并在广州试用低空无人机搭载乘客。到了 5 月,国际航空快递企业中外运敦豪与亿航在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送货问题。6 月底,亿航首次批量交付“亿航 216”载人级电动自动驾驶飞行器(AAV),9 月又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批量交付。
迄今,亿航 216 已经陆续交付给中国、欧洲及北美地区来自旅游、医疗、交通行业的客户,将来可投入市场需求的多种应用场景,例如空中游览、医疗紧急运输、物流运输及交通出行。
不过,从融资情况和财务数据来看,亿航的现状似乎笼罩着一团迷雾。
雷锋网在企查查上发现,从亿航成立至今,这家公司一共有过以下四次融资:
2014 年 1 月,获得 100 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2014 年 6 月,获得来自 PreAngel 的 Pre-A 轮融资,金额未知
2014 年 12 月,获得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2015 年 8 月,获得 4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也就是说,从公开数据来看,亿航近年来并未获得任何融资。相比之起同行的大疆,两家公司在 2015 年的融资规模相差不大;但大疆在 2018 年 5 月融资了 10 亿美元,当时的估值达 150 亿美元。
亿航提交的招股书上也显示了其近年来在营收和亏损方面走向:
2017 年、2018 年营收分别为 3169万元、6649 万元
2019 年上半年营收为 3238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3836 万元下降了 15.6%
2017 年、2018 年净亏损分别为 8658 万元、8046 万元
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 3764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2649 万元增加了 42%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到了 2019 年(上半年),亿航的营收能力在减弱,而净亏损却在放大——对于要上市的亿航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实际上,早在今年 4 月,坊间就流传着亿航准备赴美上市的计划。不过,这项计划最终被亿航推迟,转而准备通过私募融资活动筹集至多 2 亿美元资金;期间,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一直积极帮助亿航筹备 IPO 的相关事宜。
无人机界的“过气网红”
如果说,在无人机领域也有网红的话,亿航绝对名列其中;但亿航也如同所有“网红”一样,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过站在风口浪尖的时刻。
2014 年,亿航在中国广州成立,致力于仉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创立早期,亿航就推出了 Ghost 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特色在于可以使用手机 App 来进行操控;随后,Ghost 无人机在海外众筹网站 Indiegogo,取得了 86 万美元的成绩。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上图为 亿航 184
不过真正让亿航成为网红的并不是消费级产品,而是一款载人飞行器——亿航 184。2016 年 1 月,亿航在 CES 上发布了首款载人飞行器;从此,亿航名声大噪,甚至被 Fast Company 评为 2016 最佳创新公司,并登上了美国百年杂志《大众机械》的封面。
然而,亿航在享受来自世界的瞩目时,也遭到了众多非议。当时,不少人质疑亿航 184 的可实现性、安全性以及法律相关问题;还有人认为,亿航发布这款产品只是为了给资本方一个交代。
此后,亿航试图推动产品的商业化落地。2016 年 5 月,亿航自曝获得美国一生物科技公司 1000 台定制版亿航 184 订单,用于器官移植运输;不过,截至当年 12 月底,该项目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2017 年 2 月,迪拜宣布采用亿航 184 作为“无人机的士”,并且于当年 7 月开始试运营;然而,这一项目被外媒批评为噱头。2018 年,亿航派出 1374 台无人机在西安进行表演,最后却“翻车”。
亿航自己也深知日子不好过,分别在 2016 年年底裁员 70 人,2017 年年底于美国宣布破产(美国分公司)。
要抢在大疆之前上市?
虽然外界调侃亿航为“过气网红”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亿航仍是“站立”在无人机领域的资深玩家;毕竟放眼全球,许多优秀的无人机企业已经“倒下”:
红极一时的 Zano 无人机在 2015 年倒闭
国内排名前三的零度 2016 年一次性裁员 134 人
2017 年,全球排名前三的无人机制造商 Parrot 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几乎同时期,无人机明星企业 Lily 宣布关闭
美国无人机老大 3D Robotics 也退出了无人机硬件市场
不过,由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强势地位,亿航想要分一杯羹并非易事。根据 Gartner 公布的数据估算:2018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产量达 313 万台,市场规模达到 73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 28%;预计 2019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出货量达 370.7 万台。然而,美国占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的 65%,中国位居第二,却仅仅占了 5%。
换句话说,如果国内无人机公司想要存活下来,就要将目光锁定在美国市场。不过,据媒体报道,美国市场份额绝大部分都在大疆手里,比例不低于 70%。这样一来,无人机市场的融资开始两极分化,大疆越来越受到资金方认可,国内其他无人机公司获得融资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可能会更加严重。
尽管如此,亿航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亿航 CEO 胡华智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我们不会在无人机市场上去跟竞争对手去一天到晚的去死嗑,或者说去打价格战,不想把这个行业搞坏。传统的无人机定位是航拍,而无人机的应用还有很多,大疆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市场,亿航还有很多机会。
而且,在今年,亿航还聘请了徐华翔担任其首席战略官——在加入亿航智能之前,徐华翔在摩根士丹利任亚太交通运输研究部主管兼执行董事,负责带领研究团队覆盖中国航空和交通运输相关行业,包括航空、物流、机场、铁路等领域的企业。
亿航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该公司在中国拥有 138 项已颁发的专利,其中许多涉及核心技术,如飞行控制和指挥控制系统。
雷锋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亿航选择在此时谋求上市,都可以看作是其积极求变,借助资本储存资金的方式。如果进展顺利,亿航将会抢先大疆,成为中国无人机领域海外第一股。
不过,上市最终是否会为亿航带来逆袭的机遇,仍然充满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