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展研发团队,对上下游进行投资并购,以及完善公司生态建设和业务版图。
冰鉴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顾凌云表示,市场在疫情磨砺后对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服务头部公司更为看重;同时,随着人工智能赛道的不断成熟,无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冰鉴这样以算法和技术双轮驱动的科技公司,和依赖自有无成本数据的传统公司的巨大价值差异。
成立于2015年的冰鉴科技,已在人工智能企业服务领域尤其是风控领域深耕多年,并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政务、安防等各个行业的应用落地。
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冰鉴科技提供个人风险预测、企业风险预测、智能风控决策中台以及智能获客等服务,可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赋能机构实现风险管控和降本增效,加速金融行业“智能+”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冰鉴科技持续钻研深度学习、知识图谱、NLP(自然语言处理)、联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已获得31项国家发明专利,11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另有34项专利正在实质审查中。
冰鉴科技透露,截至目前,他们已与工中交建邮五家国有大行,以及兴业、广发、中信等股份行,南京银行等城商行,以及招联消费金融等多家消金公司,共数百家机构达成合作。其产品的日调用量超过1000万次,帮助数百万家小微机构、数亿人次长尾人群获得金融服务。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示的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中,冰鉴科技与南京银行联合创新的“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差异化营销平台”成功入选。
海外市场方面,冰鉴科技已与新加坡华侨永亨银行(OCBC),泰国汇商银行(SCB)等深入合作,涉足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轮融资,冰鉴科技以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为根基,从企业服务出发,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目前已在医疗、政务、安防等多个行业应用落地。在医疗AI方面,冰鉴科技和一家上海大型三甲医院合作探索智能化诊断项目;在政务AI领域,冰鉴科技和多地政府探索合作风险监测及融资类平台管理项目;在安防AI领域,冰鉴科技和中西部地区公安部门合作智能反洗钱资金研判项目。作为一家技术立身的企业,冰鉴科技坚持探索未知的步伐,面向未来打造多行业的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在去年的疫情洗礼和今年一季度的艰难复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投融资逐渐活跃起来。
斯坦福大学最新发布的2021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I Index Report)显示,虽然2020年全球AI公司融资总金额创下新高,但自2017年以来,获得融资的AI公司数量连续三年下降——说明更多的钱被投入到更少的AI公司手中。
和金融科技相关的反欺诈、银行AI等领域相关的融资虽比2019年有所增长,但绝对融资金额占整个AI行业的融资比重并不高。
毕马威(KPMG)中国官网3月底发布的《金融科技动向》也总结了2020年的投融资趋势。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融资去年严重疲软,投资总额由2019年的48亿美元下跌至16亿美元。
毕马威报告分析认为,“2020年下半年有许多监管草案和政策颁布。包括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互联网贷款的资本杠杆限制、反垄断的相关规定及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等等。这些监管措施不仅导致了蚂蚁集团IPO延期,也令中国的金融科技投融资活动处于‘观望’的状态。”
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表示:“2020年,我们看到的最大变化之一是金融科技企业的重心有所转移,现在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而不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直接从事借贷相关业务的所谓金融科技公司在新的监管环境下,生存愈发艰难。而单纯提供技术,尤其是专注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企业级服务、为金融机构赋能的公司正在受到更多资本青睐。
从前述两份研究报告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领域,在投融资金额和活跃程度方面,仍暂时落后于美国。但值得关注的是,能交叉融汇这两大领域的中国公司,正逐步崭露头角,受到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