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华:传播沟通呼唤工匠精神
http://www.5ipr.cn   2017-01-17 17:51:22   我爱公关网   

在今年的苏秦会年会上,Hersey给大家朗诵了这样一首小诗:《致工匠精神》; 也算是她自己从事公关传播事业的写照。记得1988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文化部作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小时候在家乡,经常看到各行各业的匠人,有木匠,铁匠,钟表匠,织布匠,修锅匠。

  随着凋零的城乡,渐渐失传的手艺,他们的命运传奇正一点点被遗忘。

  他们来了,又走了,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但他们的工匠精神却一直在鼓舞着我: 那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勃拉姆斯说:“没有工匠,灵感只是风中一枝摇曳的芦苇。”

  Chanel 首席鞋匠说:“一切手工记忆,皆由口传心授。”

  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 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个民族,需要两种精神,一个是酒神精神,一个是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是冲动的、叛逆的、不循规蹈矩的、颠覆性的。而日神精神强调的是秩序、理性、技术、流程。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民族的创造力。

  我们呼吁回归匠心,回到本质,把工匠精神植入各行各业。至真至善,恪守唯美,让各行各业成为社会文明的福祉。

  向工匠精神致敬!

  不管熟悉她还是不熟悉她,大家都爱叫她Hersey。

  在今年的苏秦会年会上,Hersey给大家朗诵了这样一首小诗:《致工匠精神》; 也算是她自己从事公关传播事业的写照。记得1988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文化部作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从那时起,把国际文化介绍到中国,并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就是她的工作。

  我认识她是1991年春天,那时她已经从文化部辞职加盟外企,担任澳大利亚AWA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这是一家专门制造空中交通与地面交通信号管理系统的技术公司,当时是此领域世界领先的隐形冠军公司;我在中法公关公司,她是我们的客户。

  一群20多岁的青年男女,那大概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公关人,正值青春年华。我们都特别爱去她们公司开会,其实是特别爱去找Hersey玩。会议上,不论是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安排签字仪式庆祝宴会,还是讨论破土动工剪彩仪式, 还是制作印刷品,甚至讨论确认一篇新闻稿,一张活动照片都乐乐呵呵。她是位特别能感染人的人,她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热情奔放,长发飘逸,真正的使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好像从来没有能难住她的事情。一进她的办公室,我们完全进入放松,这里要啥有啥,先吃零食喝饮料,再讨论创意和执行; 她从不为难我们,只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最后,我们开完会,她又给些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会票,首都剧场的话剧票,刚刚从澳洲带来的巧克力,推荐些好书,好音乐CD, 应有尽有。就是这样的氛围,我们从来不觉得累; 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甲方”,我们真是有自由飞翔的天空,放飞我们的理想。

  在项目上,她历来细心。细心细到每一个细节。她还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她在外面看到的别人做活动执行项目和传播创意的观察,好的坏的都有,有成功十大案例,也有经典十大败仗。在一个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的宴会上,我真看见她拿着一把尺子,认真测量每位客人的餐具的距离。

  一晃,15年过去了。

  我再看见她,那是新源里的一个邮局。我正在排队邮寄,突然感觉这社区小邮局怎么突然进来了一票“潮人”,帅哥靓妹,个个精神抖擞。定睛一看,嗬,带头的这不是Hersey嘛! 只见她还和以前一样,风风火火,长发依然那样的飘逸,正和她的同事一起给客户邮寄物品。

  “还在那个国际公关公司做哪?”

  “是的。”

  “加入我们团队吧,我们需要你这样的老兵!”

  “那好吧。”

  又一晃,跟着她做活动传播/体验营销,十年过去了。

  某日,我们终有机会坐下,她分享她的故事,我说我的观感:

  我大学是读英语的,英语只是个语言工具。有了好英语,你可以自由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社会,你也可以更自由地阅读用英语书写的文明。它只能使你与外界联系更方便些,但做公关传播,你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变了,一切都变了。不是吗?” 现在的市场与2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北京上海只有十来位汽车记者,全中国的机动车总产量只有100万辆。而现在我们有数千跑汽车的记者,还有数不清的自媒体,现在汽车年产量2000多万。不一样的市场,你肯定要采用不一样的策略设计与管理执行。

  那时候,咱们拉个横幅就做个新闻发布会。是啊,也只能拉个横幅,因为产品还没有出来啊。现在可好了,一年推出好几款车,还是拉个横幅就说事儿吗?那还有人听吗?

  20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工匠精神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其实也很简单,工匠精神或匠人精神,没有那么玄的东西,就是那些基本的东西,就是常识,就是像储时健老哥所讲的“种植橙子和种植烟草一样,就是要认真,要用心。”

  所谓“工匠精神”从何得来?在我们公司就是从怎样接电话,怎样先学会打招呼,怎样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难题,怎样让来宾带走点儿有意思的东西,怎样与别人分享开始做起。有了一流的心性,自然会有一流的创意设计管理与执行。

  细究起来,似乎也不难,公关传播也无非是帮助客户处理自我和他人(公众)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和客户的关系,处理好我们与供应商的关系,我们和媒体的关系。不给别人添麻烦,多为别人着想,做惯了做顺了就做成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道法自然。

  2005年年底,我正式加盟她的团队时,正赶上他们的年会。那年的主题我还记得“Take the Challenge”。近200人的团队拉出去直奔运河人家,连开三天,白天黑夜都排得满满的。通知我那天,她还特别叮嘱,必须准备好晚礼服,必须“讲究”,绝不能“将就”。等我一到现场,真是开了眼:这哪里是年会,这简直就是小型奥斯卡啊!客户服务部,创意设计部,大项目部,甚至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全部盛装出席,都有拿手的节目;既有古典的,又有当下最流行的。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亲手缝制的服装,自己为年会写的新歌……

  北京奥运会那年,她的团队为三星服务做火炬传递十余省市。她自己还是奥运火炬手,在陕西咸阳出色地完成了火炬传递任务。汶川突发大地震举国哀悼,奥运火炬传递终止三天,她带领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向湖北宜昌市政府提出策略建议:这里是屈原的故乡,以爱国主义多难兴邦的主题作为奥运火炬在宜昌继续开始传递的基调,得到极佳的效果。

  2013年成都财富论坛,她和她的团队被成都市政府聘请为顶层设计担任设计顾问。为了让与会的CEO们和CEO配偶团能最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成都,了解中国西部,她带领团队在成都做了几个月的调查,推出经典的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主视觉设计,表达手工艺的“一针一线”等项目;最重要的是,成功地代表成都市说服美方将欢迎晚宴改在最能够代表成都的宽窄巷子举行。

  活动传播,改变世界。什么样的鲜花,怎样布置的餐饮台,哪里的乐队最好,邀约哪位大师现场献艺,什么样的气味,什么样的色调,客人们会带走什么?她都深深思考,不停地行动。

  推出商业美学概念,导演正和岛年会,为政府部门做培训,为研究生大学生讲课,推荐纪录片,推荐好书好音乐……Hersey 就是这样的传播沟通大师工匠。

  忽然,想到这样的句子,说的就是Hersey嘛!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物简介

  曹秀华,具有人文追求的杰出企业家,极具使命感,努力倡导、引领并践行商业美学的社会活动家。苏秦会首任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她发起并创立了正和岛非创意不传播部落、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及中国创意产业领袖俱乐部。

TAG:工匠 精神 曹秀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