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引发老酸奶疑云
http://www.5ipr.cn   2012-04-14 00:00:00   东方早报   

由于凝固型酸奶一旦受到摇晃撞击就会崩解成液态,因此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酸奶往往会增加一些增稠剂。而现今市售的“老酸奶”,其实是增加了更多的增稠剂,使酸奶变得更加浓厚凝固。由于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认为,酸奶越浓厚,质量就越好,因此这种以传统包装及“传统工艺”为噱头

  网络疯传:老酸奶、果冻中被添加工业明胶 有乳业公司回应:不能一句话打死一个行业

  酸奶和果冻也不能吃了?

  近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普在网络上发布的一条微博,让在食品安全领域已绷紧了神经的人们再一次被震惊:“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有人迅速联想到经济观察报调查记者朱文强也发过类似微博,称“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了,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肚子了。末了,这哥们说,其实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头,可惜片子没播”。

  赵普拥有158万粉丝,微博经转发后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分析称,老酸奶、果冻中可能被添加工业明胶。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有厂家的“老酸奶”使用工业明胶,整个事件一片疑云。

  乳业公司纷纷回应避嫌

  所谓“老酸奶”,其实就是传统的酸奶发酵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凝固型酸奶。不过,现今出现在市场上的“老酸奶”,其实并非同一概念。

  由于凝固型酸奶一旦受到摇晃撞击就会崩解成液态,因此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酸奶往往会增加一些增稠剂。而现今市售的“老酸奶”,其实是增加了更多的增稠剂,使酸奶变得更加浓厚凝固。由于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认为,酸奶越浓厚,质量就越好,因此这种以传统包装及“传统工艺”为噱头的老酸奶在2008年上市后,就引发了全国奶制品企业的跟风。除了最早的“青海老酸奶”以外,还出现东北老酸奶、内蒙古老酸奶、北京老酸奶等等品牌。

  工业明胶比食品级的要便宜,因此不法商贩有可能使用工业级原料代替食品原料节约成本。

  但用皮鞋做酸奶的传言是否靠谱?专家称理论上并不大可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早报记者,“皮鞋都染过色,要通过再加工去掉其颜色和味道,不要说工艺上不容易,即使做到了,成本就上去了,不法商贩更不可能做赔本买卖。”她表示,不法商贩更可能使用的手法还是用工业明胶混充食用明胶。

  对于“老酸奶不能吃”一说,多个“老酸奶”生产厂家也作出了回应。

  光明乳业表示,微博言论是个人行为,公司不予评论,但光明旗下的老酸奶生产符合国家所有技术标准,此前,光明也就老酸奶怎么凝固等工艺做过详细公开,“我们也相信消费者会有自己的判断力。”蒙牛也表示,所有工艺均符合国家标准,“不能仅凭一句话将整个行业一棍子打死。”

  而市场上出现较早、也较为知名的“青海老酸奶”生产厂家青海小西牛乳业公司则表示,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可能出现使用工业明胶的“老酸奶”。一位王姓经理介绍,“我们的青海老酸奶不使用明胶,而是使用了果胶。”

  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关注

  关于微博上流传的“老酸奶和果冻都不能吃”,食品科普专家范志红昨天表示:“我个人并不赞成原博主的言论和做法。就算你看到了使用违法材料添加的酸奶或者果冻,也不能说是全国的同类产品都有问题。如果因为某一两个不法商人或者企业出问题,就否定整个行业,那容易造成群体恐慌,最后大家都只能饿死。”

  昨天下午,赵普所发的微博已经被删除,他也没有在微博上再次提起此事。

  网友呼吁相关部门能关注此事,给个明确的说法。也有网友表示,涉及公众利益,希望赵普能主动解释所发微博背后实情。

  ◎ 解释

  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无脂肪的高蛋白,是国家规定的合法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肉冻、罐头、糖果、香肠、粉丝、方便面、雪糕等食品行业。

  国家对食用和医用明胶的制造有着严格规定,必须要使用新鲜、经过严格检疫、未经任何化学处理的动物骨骼或原皮加工,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行烘干和粉碎。

  工业明胶:利用制革工业的废革或皮革边角料为原料所提取的工业明胶,业内人士称之为“蓝钒胶”。作为工业原料,工业明胶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要求不像食品原料那么严格,其中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铬和细菌等微生物。

TAG:老酸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