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研讨会在京召开
http://www.5ipr.cn   2012-05-30 00:00:00   凤凰财经   

5月26日,《WTO经济导刊》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以“责任沟通带来价值”为主题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专题研讨会。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官员、中国铝业、中国建筑等央企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家齐聚北京。

  5月26日,《WTO经济导刊》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以“责任沟通带来价值”为主题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专题研讨会。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官员、中国铝业、中国建筑等央企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家齐聚北京。

  会议围绕“如何用好社会责任报告”主线,从当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现状的分析入手,针对报告编制、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探索报告编制、使用和传播的最佳路径,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彰显责任承诺,创造沟通价值。

  商务部世贸司技术援助与咨询处副处长穆忠和26日透露,据相关机构统计,2011年全年中国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达898份,报告的整体质量有一定提升。这些报告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树立负责任的形象。

  当前,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毒牛奶事件、地沟油事件,食品、药品让我们望而兴叹;过度开采、违法排污、溢油漏油,环境事故让我们触目惊心。这是对责任的亵渎,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这是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着每个人的当下和未来,影响着国家的形象。

  如何走出困境?《WTO经济导刊》主编于志宏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增强透明度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公众来说,学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去认知企业,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感受企业的责任履行,而对于企业来说,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并接受来自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发言人杨国晋认为,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期国内屡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造成整个行业的形象受险,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也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沟通价值,让公众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员工责任感,从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是简单的总结材料,而需要对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进行深度挖掘、有效梳理和系统、客观、真实地展现——这是一个公众与企业都需要厘清的基本观念。而一份高质量的报告还要实现从“可读性”到“可用性”的跨越。

  穆忠和指出,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企业发展方式会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对这种关切的回应,一份详实、具有前瞻性和负责任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无疑将增强国际社会对发布报告的企业的信任。中国企业也将有望以整体的形式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于如何编好一份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享了他们在编制流程及标准上的不断创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将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作前移,实现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传统的“事后编制”方式向“事前编制”方式的转变;中国铝业公司率先在国内企业中采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进行报告编制。这些开创性的思考和实践,在创新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方式的同时,将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新型管理工具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和价值创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社会责任报告工作由文字加工、编辑向真正的社会责任管理转变。

  国资委研究局陈锋博士在会议上对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央企数量已从2006年的5家上升到2011年底的76家,占中央企业总数117家的65%,这样一个数据实际上和财富五百强的平均水平持平。希望未来,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是为了编写而编写,也不单是作为宣传工具,而是企业为了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寻找更好的方向和动力的自主行为。同时,也希望能引入更多外部评价机构对企业的报告进行评估。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深入探讨,与会者呼吁,公众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积极发挥自身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需要通过报告编制过程中的沟通、发布后的传播、意见的采集与反馈提高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促进社会责任管理的改进和企业形象的提升,真正实现“责任沟通 创造价值”的目标。

TAG:社会责任报告研讨会在京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分享到:
收藏
  • 资讯排行
  • 最新资源
  • 最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