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到底做互动的广告人有多少?这个数字虽然无法准确统计,但绝对无法满足这个圈子的温饱需求,以致互动广告十年如一日的闹饥荒。
转眼又到3月,依照广告人的秉性,一年中跳槽的活跃期到了。对各大互动广告公司来说,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尽管外表波澜不惊,内里已是一片兵荒马乱。一方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终奖后人员变动异常频繁;另一方面,高富帅互联网公司频频染指市场营销类业务,不惜重金圈养相关人才;里外里,终于导致互动广告公司遭遇了“肉多狼少”的尴尬境地。
经过过去1年我们对广告招聘业务的观察,“用人荒”是目前所有互动类广告公司所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而这种需求反作用在广告从业人员身上,则表现为岗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确,关于这个物以稀为贵的圈子一直有着太多的坊间传闻,类似“工作好找”或“工资比传统的高”如此这般的耳语不时在圈子里游走。另一方面,在传统广告唱衰论进一步的推波助澜下,许多传统广告人也试图跟着时代发展的方向进入互动圈,并跃跃欲试。
那么,互动广告业的真实用人情况如何?近期,我们对互动广告人和互动广告公司进行了一番问卷调查,基于对这个圈子最接近事实的考据,我们在收回的样本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真相。
人员分流,用人荒是真的
在对互动广告公司的调查发现,“用人荒”几乎是所有收回问卷中都会提及的问题。
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社会化传播热,一个更大的互动传播网络正在逐渐成形,与此相对应的挑战是,互动人才的数量尚不足以应付全面的需要。互动人才预示着未来传播人才的雏形。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异军突起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成为分流互动广告公司人才储备的最大元凶。一方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染指互联网营销,对这部分人才自然求贤若渴。以百度为例,2012年百度广告收入超过200亿元。另一方面,移动广告在2012年更是蓄势待发,汽车、IT、金融都有大量广告投入移动端,市场盘子迅速壮大,国内移动广告支出增长了138%。因此,无论是前者一掷千金的垄断还是后者巨大的市场潜力,都成为吸引互动广告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向。
另一方面,甲方也开始物色这一部分互动营销人才。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当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各方面的投放也相应收缩。因而拥有自建的Digital Marketing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成本考量。虽然甲方挖人的现象在广告行业由来已久,但在互动领域尤其对数据分析和Consulting方面人员的吸收则体现的尤为明显,
工作好找?技术先行
技术一直推动着互动广告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令互动广告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给于广告主以更多的投放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日渐倾向于精准、互动和定向的互联网广告,对于技术的要求则进一步提升。虽然互动广告公司不一定直接去创造技术,但是未来却需要它们能够灵活运用技术为自身业务开展服务。
早期,广告公司对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FALSH层面。随着技术的迭代,触屏、人脸识别、体感、AR、APP…日新月异扑面而来,为了补充这部分知识,一些互动公司开始为客户研发自主产品,另有公司专门成立交互实验室,“CT”,(创意技术人员Creative Technologist)——一个新的工种在互动公司出现,他们用代码生产创意并且进行执行。在这样的进化下,当技术和创意结合时,无疑首先对创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技术的了解则成为在这个行业交流沟通的必备预言。在此次调查中,有2/3的互动公司和从业人员在回答“进入互动广告必须具备的能力”时特别强调了技术能力。
传统广告人转行?对不起,此路不太通
传统广告人想过转行做互动的不在少数。
互联网技术入侵广告业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进化。相对于传统广告,互动广告应用了先进的互动传播技术,以及更加合理的传播模式,便利性、低成本性和时效性都远远超过了传统广告。在国外,2012上半年,谷歌的广告收入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印刷广告收入,诸如此类的数据和报道仿佛传统广告的报丧书,也加剧了传统广告人的危机意识。
但是,从招聘方角度,我们发现传统广告人似乎很难进入互动圈子。技术和经验的门槛牢牢的卡在二者之间。大部分互动公司在招聘时对传统背景的广告人的求职简历表现为“很少”或“很难”考虑。因此,对于想转行的传统广告人,除非做好了一切归零的心理准备,否则不建议轻易转换。
附:调查补充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