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预计到2016年,汽车闲置产能将上升至900万辆。眼下各大车企的疯狂扩张,已让“产能过剩”的警钟提前敲响。
四月份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数据新鲜出炉,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9.94万辆和184.1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9%和9.5%。虽然微增长的态势已然确立,可国内外上市车企扩张的冲动依然不减。
业内人士预计到2016年,汽车闲置产能将上升至900万辆。眼下各大车企的疯狂扩张,已让“产能过剩”的警钟提前敲响。
扩军“备战”
从去年开始,多家车企启动了产能扩张计划,仅去年上半年,一汽丰田、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均有产能扩张计划公布或者实施。
2012年上半年,上海大众相继对外公布了第六工厂和第七工厂的投建情况,如1月份,上海大众的第六工厂落户宁波,产能将达30万辆。通用也是这场产能军备战的积极参与者。2012年,上海通用与武汉市政府正式签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乘用车生产基地合作协议书”,上海通用的第四基地将正式落户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新城。该项目2014年将正式投入生产,总投资达140亿元,将形成年30万辆的产能。
还有福特,其2012年发布的在华产能扩张战略用激进形容毫不为过。去年4月5日,长安汽车与福特共同宣布,将投资6亿美元扩大其重庆生产基地的产能,这距离其宣布投产新工厂不到两个月时间。
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先后宣布大连工厂、盐城第三工厂奠基;丰田也明确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开设新厂……
虽然车市在今年陷入低迷,但对合资汽车企业来说,在低谷时入手,成为共识。一些原本“保守的”企业开始“跑马圈地”式地扩大产能。业内人士预计到2016年,汽车闲置产能将上升至900万辆。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孙世清看来,扩张一方面因为车企尤其是跨国车企急于释放“对中国市场重视”的信号,另一方面,则是警示竞争对手―――要提前抢占市场份额了。新一轮车企扩张军备赛正在打响,到底是提前布局还是警惕激进扩张,依然是摆在车企决策者面前的两难问题。
举债狂奔
事实上,曾在2009年掀起扩张浪潮的自主汽车公司都在吞食苦果。截至4月底,从目前22家上市车企发布的2012年年报来看,中国车企是铆足了劲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不惜“债台高筑”,上述22家上市车企累计负债高达4491.94亿元。南都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业内人士均对此“不以为然”,快速扩张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今日负债,则是为了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4月29日,消息人士称起亚汽车为旗下东风悦达起亚江苏盐城第三工厂寻求的4亿美元五年期融资,时隔仅一个月,已有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在内的五家银行组成一支团队,向起亚提出了俱乐部贷款提案。
事实上,从公布的2012年年报来看,负债投入新项目扩张的企业不在少数。据统计,22家上市车企中,9家企业的负债超过了100亿元。负债最高的上汽集团,其负债额更是高达1721.91亿元。尾随其后的三家本土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其负债金额分别达到了445.66亿元、307.27亿元和209.26亿元。
另外五家负债超100亿元的上市车企分别是福田汽车、广汽集团、江淮汽车、东风汽车和金龙汽车这5家公司,其负债分别为180.23亿元、173.7亿元、134.2亿元、110.88亿元和109.15亿元。
生死之争
一边是车企疯狂扩张产能,一边是车市压力陡增,库存增加。到2015年,国内六大整车制造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总产销目标将超过2800万辆,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和江淮六大自主品牌总产销目标也将达到1200万辆,4000万辆的年销量都超过现在销量两倍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曾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各级地方政府对2015年汽车产业的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30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2015年3124万辆产能的规划数字,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4000万辆。
“产能过剩是迟早的事,到了2014年或2015年产能过剩的苗头将开始显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分会会长苏晖近日表示。而据毕马威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高达600万辆,已相当于两倍德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
J.D.Power公司对未来三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做出预测: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有90多个汽车品牌,为全球所有汽车市场之最,相当于美国市场乘用车品牌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据一半以上。如此众多的汽车品牌不会一直都存在在汽车市场上,竞争激烈加剧,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同时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以及市场调整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