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披露。国资委也多次发文要求央企加强信息披露,2013年3月,国资委还发布了《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央企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机制。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排名前5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央企或上市公司,公众尤其关注这些企业信息披露的状况。12月18日,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以该报告前5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发布了《2013中国企业50强公众透明度评价报告》。报告由专家委员会依据时间、内容、渠道、形式维度和数量五个维度,对每家50强公司的53个指标进行打分。
报告显示,被评价企业在上一年度发生重大负面影响事件的企业占比高达26%。其中,在发生重大负面事件的13家企业中,及时作出回应的企业为8家,仍有5家企业未对重大负面信息作出回应。当企业发生重大负面事件时,企业回应的及时性、相关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以及最后的处理意见对企业形象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王晓光认为,尽管由于数据收集手段和方法的局限,尚不能准确确定企业公众透明度与公众认可度之间的相关度,但可以发现两者直接存在着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企业对公众披露信息缺乏有效性评估与评价
“透明度只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并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但是仅从透明度方面来看,中国企业就做得很不够。” 北京大学社会责任研究所首席顾问孙继荣表示,很多中国的企业没有把社会责任报告当做管理工具,社会责任从目标到计划到实施到反馈,是一个不断循环改进的管理过程,“如果不把这个管理过程当工具,只是当公关文件,甚至是被逼迫才发布企业的相关情况,就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与社会沟通,社会责任报告也发挥不了更大价值。”
报告显示,在本研究选取的中国企业50强中仅有50%的企业有公开回应渠道。在王晓光看来,渠道建设情况并不理想,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未能体现与利益相关方及时有效地互动。50强中详细披露客户沟通渠道及满意度调查的企业有31家(62%),其中金融、电信邮政、电子电器行业均100%的进行了完整披露;矿业及机械制造行业信息披露相对较好,分别在其行业中的占比为63%与80%;电力与商贸类企业在其行业中的占比均为50%,同时未披露信息的企业也分布在这些行业;石油天然气、建筑及运输行业的11家(22%)企业只披露了沟通渠道。
记者查阅50强企业刊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网页,发现大部分企业网页上除了提供社会责任报告查阅或下载外,很少对其所披露信息是否产生预期的效果进行评价,有些企业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网页下面为读者提供了发表评论的空间,但企业能够及时回复的很少。王晓光认为,缺乏评价导致企业往往以披露信息的数量与渠道层次为评价依据,忽视了信息披露对象的接收程度,也降低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信息披露和公众透明度,两者之间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厦门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若娟看来,信息披露增多也并不一定就是透明度的升高。透明度是一种管理思维的变化,从单项的思维转向双向的思维。原来企业作为信息发布的主体是我想发什么,有什么可以披露,透明度让这种思维转向利益相关方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郑若娟认为,企业关注透明度让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发生变化。原来信息披露,关注信息的生成这个环节,现在转向透明度应该关注信息的传播、接收和使用,反馈信息生成,管理的重点由一个重点拓展到多环节。同时,在考核评价企业透明度管理的标准上发生变化,披露内容的质量,还应该看披露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方式,通过充分的渠道,披露相关方想要的信息,评价的范围更加广泛了。
企业信息披露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与公众的关系,对企业的重大活动和项目的推进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晓光建议,企业应当从关注信息披露的数量和渠道,转向关注信息披露的效果,开发评估工具,建立评估标准,提高信息披露的效果。
提高企业透明度对企业利大于弊
随着公众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企业经营及产品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关注程度迅速提高。王晓光在分析报告时也感觉到,公众更加希望了解身边的企业在做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使得许多过去只要政府审批通过就可以实施的项目,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因此,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披露策略,对于企业保持正常的生产运营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及时披露信息利大于弊。
2012年11月26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苍南电厂项目被国土资源部发布通报列为第三季度挂牌督办的四起土地违规案件之一。事件发生后,华润公司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地去反思和解决问题:一是认识并主动承认由于项目负责人对土地相关法规认识不足,使建设用地在报批手续上存在问题,同时及时客观翔实地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苍南电厂项目规划立项、取得路条、土地审批、项目核准、开工建设等过程;二是切实认真按照相关主管部门意见进行整改,采取撤换直接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缴清罚款,拆除位于耕地上临建的补给水泵房,限期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四项补救措施。这次事件被写入了《2012年中国华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通过此次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华润总结教训及经验,进一步研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依法、合规、高标准推进。
孙继荣认为,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不能做表面文章,社会责任报告也不是用来给企业“化妆的”,它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不是领导要求做才做,而是一项长远的事业。
“很多公司的信息不愿意公开,可是我们却希望公众更多的了解我们。我们公司毕竟是海外业务比较多,而且生产的工业品不是面向大众。”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李光坦言,更多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说,一是可以促进企业品牌渠道建设,二是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企业披露事项应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状况,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认为,一些报告本身的质量有待改进,许多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报告只是一份“成绩单”,对存在的问题披露分析不够,企业应该更关注利益相关方关心的问题。
企业信息披露的形式、渠道运用是透明度中规范性和可获得性所调查的内容。调查显示,前50强企业中有94%的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92%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设置了社会责任板块,62%的企业开通了官方微博,20%的企业有社会责任相关刊物,46%的企业举行了社会责任的相关活动。
基于行业类型的分析,王晓光介绍说,得分较高的行业有两类,一类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比如电信、电网、金融企业,另一类是高能耗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在他看来,金融类和电信类得分居前,是因为这两个行业与公众联系紧密,受到媒体和公众关注程度高,信息披露的意愿和能力都较强。
“被评价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主要披露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但对这些行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披露存在较大的不足。”这是王晓光及其团队关注到的一个问题,他表示,企业往往会披露某些重大项目,但对于这些项目对公众会产生哪些影响语焉不详,而这往往成为公众对项目质疑或反对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的透明度,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孙继荣表示,2010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BP公司经历了信息不透明到透明的过程,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更换了CEO ,在企业内部采取了战略到管理到流程,包括员工教育培训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企业积极应对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而不是通过公关的方式只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强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对象需求的分析,是企业转变思维方式与角色定位的要求。”王晓光也建议企业,从披露企业想说的到披露公众想知道的,将企业发展的需求与环境对企业要求有机结合,促进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