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位于上海淮海中路651号的H&M店铺正式撤店。据悉,这家店是H&M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出的首家门店。此外,去年5月,H&M上海南京西路旗舰店也宣布闭店。
事实上,受新疆棉事件影响,H&M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在国内密集关店。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H&M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仅剩445家,意味着在2021全年已有60家店关停,占到了总门店数的12%。今年,H&M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更是全面败退,仅在第一季度就关闭了超40家店。
但“关店潮”并不局限在国内。自H&M提出整线下门店的计划以来,2021年8月31日共减少162家门店,其中欧非市场高达108家,亚洲和大洋洲市场29家门店,北美和南美洲市场25家。
疫情似乎是关店的加速器,但从快时尚整个行业来看,很多品牌都在经历“断臂求生”,谋求变革的新阶段。2019年,拉夏贝尔亏损达21.66亿元,闭店4391家;Esprit在2020年7月关闭56家门店,全面撤离亚洲市场;西班牙的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2021年预计关闭全球多达1200家门店。
而具体到国内来看,H&M和ZARA等公司的撤退,一方面是由于国潮经济风靡下国产品牌的崛起,而与此同时,H&M和ZARA等品牌的号召力却逐渐衰退;另一方面,这与跨境电商的兴起也有很大关系,像主打高性价比、专攻下沉市场的SheIn,在后疫情时代借助这个优势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使得H&M和ZARA等品牌高性价比和品质的优势进一步被削弱。
当优异的成绩逐渐成为曾经,当下面临重重困境,H&M等快时尚品牌是否能顺利转型改革,重新把握未来?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