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期待与张锐每年一次的“年度对话”,他又推出什么新名词的时候,他和我讲了一个已经做了三年的内部项目,吸引众多营销创意热店、个人品牌为主体的小团队加入时趣,我称之为“创意反孵化”。
我们常说的内部孵化,是把自己的蛋孵化成鸡,然后鸡自己另立门户;张锐是把人家养好的鸡拿来接着养,让他们不停下蛋,或者用时趣的话说,“帮创造力释放更大的价值”。
时趣邀请他们加入,继续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依附时趣的数据、管理、人力资源、法务等中台服务,让独立品牌创造更大的收益,也为时趣带来收益,还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更有创意的服务。
项目实施后,2018年有4个团队加入,19年增加到18个,到2020年变成50个,张锐说明年希望达到100家。
这50个团队之前都是有专长的独立品牌,他们当中有曾经在奥美供职多年,来自台湾的资深品牌定位和VI专家,广告创意专家、专攻特定平台内容和投放的“B站小王子”等等。
时趣SVP团队庆功会 2020年7月
小团队在某一领域专长很明显,但是,如今做任何营销策略和创意都需要数据,时趣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优势就是用实时品牌社交营销内容数据和消费者反馈数据、营销算法模型帮助营销人发现洞察。
时趣CTO赵伟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洞察引擎”系列产品。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可以搜索一万多个品牌的品牌定位、营销内容、媒体投放情况、社交评论、关键词频率、竞品对照、行业议题等信息。
时趣洞察引擎:每天抓取1万+活跃品牌和核心产品营销内容
我提出,甲方营销的几个基本需求点,比如策略阶段的品牌定位洞察,内容创作的媒体洞察,投放阶段的效果监测,时趣的洞察引擎能提供怎样的参考。
张锐举了几个例子,如果一个汽车品牌要推一个新产品,市场调查结果是用户的情感诉求是“放飞自由”,在时趣洞察引擎就可以看到关于自由,社交空间人们讨论的功能维度是什么,是充电一次跑1000公里,还是复杂地段的穿越性;情感维度,自由意味着跟家人出行,跟情人私奔,还是自己一个人摆脱枯燥的工作,周末去撒野,这些都会帮助客户产生品牌定位和内容营销的洞察。
再比如一个电动车客户,时趣团队在提案的时候使用的TGI(目标用户指数)数据和综合性数据跟客户的渠道管理现状不一致,后来引发了客户营销和渠道团队把不同城市的营销策略重新梳理,最后形成了销售提升。
时趣创始人兼CEO张锐
时趣还用社交大数据帮助客户做产品定位,比如一个化妆品新产品,客户在应该突出哪一种功能,哪一种原料中产生不同方向的选择,时趣用社交数据分析了竞品的定位、广告投放量、声量、消费者评论热词等信息,为客户提出在产品命名中使用某一种原料成分,最终这款产品上线后成为该品牌销量最好的单品之一。
张锐坦言,数据能力的提升没有止境,时趣也刚刚开始。但是时趣看准数据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价值,也是时趣作为一个“赋能平台”吸引专家型营销人才的最基本的工具。
带着“怎么会有这样好的事情”,“怎么做的”和“为什么是时趣”等问题,我跟张锐有了这样的对谈。
姐夫李:有人说营销服务是最后一个互联网化的行业,我们靠的是脑子,是创意,时趣想用互联网改变营销行业吗?
张锐:我们不能改变营销服务的本质,不能改变产品和交付非标准这个最影响互联网化的要素。但是,营销行业需要一种基础设施,一个赋能的平台,公司太多了,好几万家,大的上千人,小的一两个人,分散的背后就是效率的浪费。
姐夫李:做营销服务平台的想法开始是怎么来的?
张锐:我们其实想做营销界的“贝壳”。贝壳的前身是链家,是房地产中介服务。贝壳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楼盘辞典,具备标准化的在线楼盘数据,二是经纪人合作网络。以前经纪人是互相竞争,房源自己藏起来不跟别人讲,现在是互相合作,一起分钱。这种产业互联网平台让整个行业效率提高了,而且高质量人才也在回流。
姐夫李:仔细想想,人们对房子需求的非标准化也很高,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不同,不能像工业品那样简单复制,跟营销行业有类似的地方。
张锐:营销行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的创造力,这个很难在个体之间复制,但现状是这些最具天赋的人发展不一定好,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与专业能力的匹配要求越来越精细,沟通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
姐夫李:这几年从奥美、蓝标这些大厂出去不少人创业,我自己也是大公司出来自己做个人品牌,的确有你说到的问题,比如客户需要我的服务,但是他们采购、法务、财务部门要求供应商资质,一定的营业额水平等等,否则就签不了合同。
张锐:我们发现这些专业能力很强的小团队都有类似的痛点,他们的能力重度垂直,客户需求一延伸,就要么丢生意,要么花很高的成本边做边学和管理下游服务商。你擅长创意,但传播是弱项;你擅长策略,但设计没人做,每个小团队都要花30%到50%的时间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是非常不划算的资源浪费。
姐夫李:他们加入时趣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时趣能给他们提供什么?
张锐:第一是数据平台这个基础工具,做任何策略都需要数据,没有数据支撑的洞察和创意,就是“拍脑袋”,对客户很不负责任;但是每个小公司建立数据能力的成本太高了,时趣一年在技术上的投入至少是3000万,是业界最高的;第二是匹配服务,不是每个团队都能遇到最合适自己的客户,反过来说也一样,不是每个客户能遇到最合适自己的团队,而匹配性其实是提升创意质量和效率最关键的因素;第三是中台服务,我们为加入时趣的团队提供了端到端的项目赋能、财务赋能、管理赋能,让他们不需要在创造之外的时间上分心;第四是时趣的品牌,我们确保吸引来的人才都是行业真正的精英,而且大家对这个平台的价值观一致认可,愿意互相分享,互相学习,一起成长。
时趣为独立营销人提供的前后台支持
姐夫李:加入时趣体系的团队,算是时趣的员工吗,还是属于松散的合作机构,他们来时趣上班吗?
张锐:他们是时趣的员工,负责人是高级副总裁的头衔,但是独立运营,在客户选择、业务选择和团队搭建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甚至来不来办公室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没有常规公司的那些考勤管理。
姐夫李:这种模式真的给这些个人品牌,也给时趣带来收入的增长吗?
张锐:那是必然的,有个团队,刚加入的时候年收入500万,第二年就做了1200万,今年会达到2000万。从时趣角度,我们的营收在增长,提案成功率每年都增长20%以上,客户续约率和满意度每年也在增长。
姐夫李:引进了50个新团队,对公司整体提高提案成功率有具体帮助吗?
张锐:如何提案成功,准确的洞察和策略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还是客户和团队之间的匹配,以及团队和团队之间的协作。其实,现在客户也知道,没有一个团队是真正的“整合营销专家”,我们行业的分工在细化,不可能有人能够懂得所有的事情,以及创意很多时候很难分出高低,关键是和客户的需求匹配好,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些需求,都是团队越多,反而越能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
姐夫李:你说现在有50个团队加入时趣,明年要吸引100家,你们有什么标准,做怎样的考核?
张锐:我们在吸引营销、广告、公关行业有创造性和创业精神的专家型人才加入时趣。我们有很严肃的面试、考察等流程,确认加入的团队认同我们的价值观,认同数据在营销的价值,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经验,有认真服务客户的能力和心态。当然,进来以后业绩的考核也很重要,我们的业绩管理标准非常透明,人人都能看到,明年还打算在中台建设独立的客户满意度调研团队,客户满意度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姐夫李: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是时趣。别的大厂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赋能平台,把优秀的营销专业人才拉到他们那边?
张锐:大公司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局限,大品牌的独立属性、历史积累太强,很多大厂的特点是里面的人都很像,时趣恰恰相反。所以,个人品牌在那里很难抬头,而我们能给个人品牌充分的空间。同时,做这个平台的也不能是太小的公司,毕竟,建立数字平台也好,中台赋能能力也好,还有跟具有强大个人品牌的人合作共赢,建立内部强大的文化,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姐夫李:如果给市场上优秀的独立营销人喊一句话,你会喊什么?
张锐:如果你有营销领域特别的专长,喜欢这种互联网自由的状态,不想单纯打工,也不想被个人创业的琐事烦恼,来加入我们,一个自由的但是有强大服务中台支持的状态,贡献你的专长,开心工作,回报丰厚。
(最后一个是作者在“被营销”后问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的公关人,会不会考虑加入时趣,或者这样的平台。
对众多已经跳进自由的河流,还有准备从大公司离职跳进来斩浪或挣扎的营销人,这个问题一直都值得探讨。)
人物简介
张锐 时趣 Social Touch创始人兼CEO 。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湖畔大学2期学员、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同时担任新华社“国家品牌日”顾问、艾菲奖大中华区董事、宝洁数字营销学院荣誉导师、联想之星星友基金合伙人;2017、2018连续两年获得由《哈佛商业评论》评选的管理界至高荣誉 ——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