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昌博:知识短视频怎样改变传播
http://www.5ipr.cn   2019-02-13 15:35:45   我爱公关网   李国威

苏秦智库专家、闻远达诚管理咨询总裁李国威先生应邀专访2018中国传播年度人物,以其独特视角和叙事手法,记录苏秦大咖们点滴故事,真实反映传播行业过去的那些事。
  做传播的,这两年都在讲短视频,短视频带火了抖音、快手这样的平台,而在众多的专业内容制作(PGC)团队中,有一家做知识类短视频的公司异军突起。

  他们用动画或实拍短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比如,10万元的合资汽车和自主品牌到底差在哪?为什么包包可以代表女性的身份和地位?低薪但很喜欢的工作要不要坚持?

  解释这种知识的文章,网上随处可以搜到,但是这家公司每一个两三分钟的视频,都能在全网传播200万以上,有的企业一年花几百万元让视知TV做知识类视频,这种东西到底有什么魔力?


视知TV的创始人马昌博

  视知TV的创始人马昌博说,很多传播行为只是做了“传播”,没做到“说服”,而视知做的解释类视频就是帮助实现说服,在传播和购买行为之间搭起一座桥,解决“说服的最后一公里”。

  马昌博讲的道理特别简单,而且我观察他们的业务,有企业为内容制作买单,有团队高质量迅速制作内容,有平台愿意合作转发,有观众在观看中受益,一个完整的商业流程。


马昌博在复星年中会上分享公众说服与知识营销

  你看到一个教人如何在高速路上安全驾驶的动画视频,各省的公安、交警微博都在猛转,没人在意里面有汽车厂商的植入。

  你看到“买完房如何不糟心”这段动画,里面其实植入了某知名房企SSGF核心技术的解读。

  视知TV与领英这样的平台做内容共建,也可以做“蚂蚁金服的工作体验”这样的企业定制内容。

  蚂蚁金服第一次对外公开展示他们内部,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蚂蚁金服。在帮助年轻人了解蚂蚁金服在做什么、蚂蚁金服需要什么人才的同时,也为蚂蚁金服输出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将一次品牌宣传升级成为内容营销。全网播放量超过千万。

  马昌博和他的创业团队,对“解释”这个词有深刻的理解。

  他们认为,把一个枯燥的产品、概念解释清楚,可视化是最符合人性的方法。

  让用户在海量内容中关注到你,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内容是关键。

  马昌博说,其实看抖音这样的平台,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各种知识短视频,很多大号都是讲知识的,小哥哥小姐姐跳舞很好,但容易看腻,有用才是最大的粘性。


马昌博参加公司在草原上的团建

  知识类的内容很多,但是视知TV抓住知识类短视频这个点,解决了有用、有趣、快速复制,主攻“说服”这个刚需,这家成立只有三年的公司迅速做到行业第一,站在他们身后付钱的客户包括政府、央媒、外国驻华使馆和大中型企业。

  本视频由视知TV与日本驻华大使馆联合出品。通过这支视频解释什么是日本清酒文化,同时也能让大家对日本文化有新的认知。

  我一直以为,做这种内容产品的肯定是一群有短视频制作背景的,但是视知TV的四个合伙人中没有一个是做短视频的。

  马昌博曾经是南方周末时政记者,有人称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时政记者之一”,写过《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吴仪:女副总理的侠骨柔情》,《鲜为人知的反腐研究者》,《揭秘省部级饭局》这样的报道。


马昌博在《南方周末》时采访途中

  2011年底,做了七年时政的马昌博离开南方周末参与创办“壹读”杂志,开始用短视频推广杂志,成为最早做动画类知识短视频的一波人。 他们做的解释中国官员级别,英国奥运会,解释海外移民,当时在网上都有千万级的传播量。

  这种尝试为马昌博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以前在南方周末解释政治、法律,在壹读解释科技、文化,解释性短视频,考验的不是视频拍摄能力,而是解释能力。那种用三分钟解释一件复杂的事情,他们觉得没有谁能做得更好。


视知“正少年”年会

  然后就有了视知TV和他们的创业故事。

  Q: 解释性动画这个东西很难吗?如果大公司投巨资做,会不会很快超过你们?

  马昌博:系统的解释能力,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们也是做了七年的探索才走到今天,挖人容易,形成系统方法论并产生战斗力就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

  Q: 难在什么地方,电视台可以做啊,创意公司也可以做啊。

  马昌博:我做过记者,我知道记者文字很强,但是记者写的1000字动画脚本,可能有500字无法呈现。 现在我们文案编辑写的时候就知道分镜头是什么,做分镜头的知道怎么表现文字,后面做动画的,知道怎么动起来,这是一套类似工业生产的系统流程。


马昌博在美国当地飞行学校学开飞机

  Q: 这种生产可以标准化吗?标准动作和创新之间怎么平衡?

  马昌博:我们的方法论在不断完善,起码三个月要更新一次。不同行业,金融、快消、政治,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制作方法论,我们会分析自己的作品,研究市场反馈,学习竞品和其他行业,保证自己跑在时代的前面。

  Q: 解释性视频不属于创意吗?

  马昌博:解释与创意不是一回事,创意是拍电影,解释是翻译电影。

  Q: 所以你们不怕创意的枯竭是吗?

  马昌博:是的,解释知识,没有创意枯竭这回事,选题和方法论都可以大规模复制,而且没有政治和低俗风险。

  Q:可以理解为你们是视频说明书吗?

  马昌博:可以这么理解。 我们把产品、知识,一步步拆解,直到让你明白。 比如讲车的安全系统,当然可以实拍,可以撞,但撞完了还是不懂,我们可以用动画做拆解,受力多少,安全防护在哪个点。

  视知TV推出的常规栏目《100秒左右》,通过动画去解释汽车技术,帮助消费者解决买车用车时的焦虑。

  Q:解释属于知识营销,你觉得人们现在更需要知识还是更需要娱乐?

  马昌博: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做大规模曝光型的传播,我觉得知识不会盖过娱乐。 让品牌短时间内尽人皆知,我们不如娱乐类的;但是当传播覆盖到用户,用户想进一步了解,做决策前的准备,就轮到我们出场了。 好比你看到汽车广告,大漠、沼泽、天边晚霞,心未动,行已远的广告词甩出来,你瞬间激动了一把觉得确实要换车。但你做了决定后会仔细研究,会比较性价比,这时候视知出场,我们告诉你这款车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一步步说服用户去影响他最终决定购买,所以叫“解决说服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希望自己嵌入到产业链条里去。

  Q: 知识类解释性短视频的风头还会持续多久?

  马昌博:帮助品牌和用户解决问题的内容,一定是可持续的。 所有的内容产品都是解决用户的焦虑,有人选择忘掉焦虑,比如看电影,打游戏,跟朋友吃火锅,也有的人选择解决焦虑,比如去医院。我们做的就是解决焦虑,用你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你怎么做怎么选,这是刚需,会一直持续吧。


马昌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

  从记者、CEO到创始人,马昌博一直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坊间仍然流传着他在南方周末的故事,在两会连追三天采访到一位受人关注的省长,一天之内跑三个城市追踪贪官的发迹史,讲“南方周末就像我的恋人”这样文艺的话。

  如今,这位身材瘦弱,目光温和的学长式的老板,过足了记者的瘾,经历了做CEO亏掉杂志的无奈,回到一条商业正确的赛道。

  他反复讲:面对需求场景,做可视化知识解释和服务,跟行业结合,跟出钱的人结合,跟出钱的人需要呈现的场景结合。


马昌博生活照

  而我其实一直想问,在记者和商人之间,你更喜欢哪个角色?

  个人简介

  马昌博,国内知识短视频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曾任南方周末时政版资深编辑,壹读传媒CEO。他也是国新办全国新闻发言人班培训专家,国资委中国企业新媒体50人论坛成员。马昌博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并获数字编辑高级职称。在过去七年,马昌博带领团队,梳理出独特的“知识营销”方法论,打造了以“面对需求场景的可视化知识解释和服务”为核心的“知识营销”体系,并确立了视知TV在知识短视频领域的引领地位。

TA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