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22岁出任《新周刊》副主编
http://www.5ipr.cn   2012-07-04 00:00:00   我爱公关网   

4年前,她头顶“美少女作家”的光环,在万众瞩目下,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了蒋方舟。4年过去了,今天她将接受校长拨穗,走出清华园。面对即将展开的全新人生,蒋方舟会如何选择。昨天下午,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巧合的是,就在蒋方舟说,她想给自己两年去“荒废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蒋方舟在她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的随心所欲。今年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表示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副主编。蒋方舟就任主编以后可能涉足调查性报道。

  蒋方舟在她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的随心所欲,描写的对象还是行文的方式都绝少条条框框,显得很轻松,甚至有些任性。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乍看上去不容易让人接受,恐怕在应试教育式的命题作文考试中也很难得到高分。然而方舟的风格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除了一大批痴迷的小读者,许多文学界的专家权威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例如蒋方舟写过有这样一段话:"当我激动着心,颤抖着手,走进了会议室。啊,神圣!啊,庄严!啊,空荡!啊,干净!我这个离十八岁还有八年的孩子,竟有些不知所措、措手不及、手足无措了。"如果从语文老师的角度看,这段话就满是毛病了。但是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引用这段话的时候说:写得太漂亮了。认为孩子对词语的吸收能力很强,在抒情手段不够的时候,能够创作性地使用这些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到最畅快的程度。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友顺这样称赞蒋方舟,忽然发现努力多年才稍微领略的文字秘密。


蒋方舟

  4年前,她头顶“美少女作家”的光环,在万众瞩目下,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了蒋方舟。4年过去了,今天她将接受校长拨穗,走出清华园。面对即将展开的全新人生,蒋方舟会如何选择。昨天下午,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巧合的是,就在蒋方舟说,她想给自己两年去“荒废”的时候,接到了《新周刊》杂志任命其为副主编的通知。

  谈就业

  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去荒废

  京华时报:你之前说,毕业后准备先不工作,用一年时间四处游历?

  蒋方舟:我想给自己两年时间去“荒废”,恰巧自己莫名其妙有了很多去国外玩的机会,马上我受网站邀请和其他作家一起去伦敦看奥运,9月份可能要去美国参加一个横穿大陆的活动。另外,我今年春节写的一个剧本8月会开拍,下半年筹划再写一个话剧,另外还在写小说。

  京华时报:你没有选择一家单位任职,会不会拉低学校就业率,有没有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压力?

  蒋方舟:没有,学校老师觉得我没有就业不用发愁,不太为我担心。开始我很担心母后(蒋方舟对母亲的称呼)反对,出乎意料她很快同意了。

  京华时报:有些事情只有在青春这样的年华才会去做,那你选择在青春这些年去做什么?

  蒋方舟:我就是想荒废。因为我从9、10岁开始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别人过一天我得当做两天去过。评毕业论文时,老师在评语里写了一句话“你大学时间里做了别人两倍时间都做不完的事”。当时我看见就泪奔,觉得终于有人懂我了。所以,我觉得荒废一两年也来得及。我真的觉得挺疲惫的。

  (就在接受采访时,蒋方舟接到《新周刊》正式任命其为副主编的短信通知)

  京华时报:刚刚你还在说要“荒废”,现在这个任命一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自由了?

  蒋方舟:我从2008年入学就被聘《新周刊》的特约记者,那边的领导也为我考虑了很多,尊重我的决定。上任后是不能完全的自由,当了副主编我也需要审稿、编稿。不过不需要打卡上班,也许一周需要花几天在刊物上。以后的工作状态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尽可能“荒废”吧。

  京华时报:你以前做主笔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但是组版、签版这些副主编可能要掌握的工作你了解过吗?

  蒋方舟:完全没有,所以我今年也许会需要两个月时间去广州学习,和大家熟悉一下。

  京华时报:上任副主编,你觉得你会给杂志带来怎么样的改变吗?对要担任的责任有准备吗?

  蒋方舟:还没想过能有什么改变,先要去熟悉工作吧。责任肯定是有的,但是做什么没责任呢?不管是写剧本、小说,都有压力。

  谈大学

  不能变成文学素材的生活都是白费

  京华时报:在大三时,你写过给清华的一封信,里面道出了对大学的失望。那么这4年大学,你觉得有收获吗?

  蒋方舟:期待中的收获少。因为以前我的期望太高而且不切实际,比如学术上有质的飞跃,世界观有个大的修正,对大学的向往是停留在西南联大时期。

  但期待外,我对现代精英层的大学生观察收获很多。

  京华时报:观察的结果是乐观还是悲观?

  蒋方舟:很复杂。乐观的非常乐观,你能看见又精明又清醒,既不与虎谋皮,又不为虎作伥的孩子,让你看到很大的希望。悲观的又特别悲观,现实、短视,野心勃勃,斤斤计较,学会了官场的那一套。

  京华时报:你在大学里是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蒋方舟:还是有,和我们系接触很少,但是法学院、建筑系都有很好的朋友。一些是我的高中同学,我的暑期实践都是和建筑系学生一起做的。因为他们有和我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和知识范围。

  其实我也应该反省,在交朋友时,我有一种特别功利的心态,在想这个朋友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对信息量的要求多过相互陪伴的情感要求,希望朋友能带来不一样的想法,能相互启发。我这点心态不好,我这半年在改,和朋友不聊正事,也会聊聊情感八卦。

  京华时报:会把你的大学生活变成文学作品吗?

  蒋方舟:我很功利,我觉得不能变成素材的生活都是白费。所以大学生活的作品我正在写,现在写的一个长篇小说就和大学生活有关,之前的剧本也是。

  谈爱情

  我已经尽量去装萌卖傻了

  京华时报:在你入学的时候,曾经说过希望找一个工科男做男朋友。最近你又写了篇文章批判工科男。为什么有这个转变?

  蒋方舟:过去只看见了工科男的优点,没有看见缺点。具体的交流上挺可爱的,比如会帮你修电脑等。但是一到讨论到每一个具体问题,想法就完全不同,有很大争执。

  京华时报:那大学时是否也抱着曾经美好的幻想去谈恋爱?

  蒋方舟:谈过一次,不是校园里的。是在一个特殊的户外环境,时间不是特别长。

  京华时报:那么工科男的幻想破灭,对下一个男朋友有什么要求,是否要求有共同语言?

  蒋方舟:也不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让你舍不得发展他们成为恋人。因为作为恋人,你就不能只接受他好的一面,你被迫要接受他的全部。

  我现在是一个快速移动的个体,也许现在找一个男朋友,半年一年后我们就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其实这样对对方不公平,你在抱怨为什么过去仰视的,现在变成平视或者往后看,但是其实对方并没有退步,是你往前走得更快。

  过去我很功利,喜欢比自己年纪大一点的,我等不及一起长大,希望他能比我成熟。现在我在修改心态,因为现在不是男权社会,我却依然是在用男权社会的心态想问题,想对方能给我带来什么。所以我也能接受比我弱一点,与我共同成长。

  京华时报:会不会觉得因为你是个公众人物的形象,妨碍了谈恋爱?

  蒋方舟:多少会有点,但是这不是我能改变的,我已经尽量去装萌卖傻了。

  京华时报:毕业了,期待赶紧有一场恋爱吗?

  蒋方舟:我原来对情感需求特别强烈,觉得必须谈恋爱,是个出路,能解决我生活中孤独、事业不顺等的问题。经历过以后,发现其实对方并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谈恋爱的甜蜜能冲淡。想明白这一点以后,我现在对情感需求就减半了,我会用找朋友、工作、看书等其他抒发方式,而不是把感情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

  京华时报:没有遭遇家里的逼婚吗?

  蒋方舟:过去母后觉得我一个人在北京没有人照顾,希望有人照顾我。现在我已经给他们展示了我能照顾自己。

  谈未来

  给自己更多机会去尝试错误

  京华时报:读研和留学是否考虑过?

  蒋方舟:我不适合做学术,写论文写得特别痛苦。留学我考虑过,希望在以后人生需要有个重大转折时或者遇到瓶颈时去留学,学一些好玩的事。我期待可以在纽约生活一阵子。不过,我现在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京华时报:毕业后会离开北京吗?会在北京买房吗?

  蒋方舟:会去很多地方,以后还不好说。我也许每个地方都会住一阵子。

  我不会在北京买房,我觉得在北京买房很傻,又贵生活环境又差。我算过账,100多万在海口可以买一个三面环海的好房子,在北京买一个差不多的要贵很多倍,那些差价的利息都能让你生活不错。

  京华时报:往远一点看,你对人生的定位是什么?

  蒋方舟:我不知道特别想干吗。我自己用了大学4年尝试了各种事情,应该说都是我不擅长而且不喜欢的。比如媒体人的角色,比如公共知识分子。所以长远来看,我觉得30岁以前,我把所有错都试完,其实也算收获也算来得及。比如现在写电影剧本、写话剧,都是尝试。

  京华时报:现在有没有找到一个你比较喜欢的角色?

  蒋方舟:写作是我人生大的比赛场地,从写作的角度看,写得最舒服的还是小说。写长篇小说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比写媒体类、公知类的文章来说要放松很多。人生不可能一玩就玩到自己对的领域,我已经足够幸运,很早就找到了写作这个适应我的大方向,节约了很多试错的成本。

  昨日下午,《新周刊》执行总编辑封新城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写道:“祝贺@蒋方舟同学大学毕业,同时,祝贺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微博同时配了一张蒋的生活照。一时间,22岁的“才女”蒋方舟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焦点。

  毕业即就业,网友大呼羡慕

  此前一天,蒋方舟刚刚在微博上晒了学士服照,宣布毕业:“终于毕业啦~从此,柴米炊烟。从此,山高水长”。

  微博网友@a-Andersen惊叹:我滴(的)神啊!她就这样华丽地转身由学生蜕变成副主编啊!简直就是梦想和现实的无缝对接。

  也有网友表示怀疑,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胜任一家杂志的副主编职位。网友@声言说,一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当副主编?让那些还在基层打拼的研究生博士生情何以堪啊?虽说是名人、才女,也显得特殊了些。

  蒋方舟被誉为“才女”。她是个“八零末”,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11岁写成同性恋题材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她2008年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次年获人民文学奖。

  蒋方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实际上,蒋方舟并非平地升为副主编。早在2008年的时候,蒋就为《新周刊》工作了。封新城在随后的微博上也解释道:“蒋方舟2008年9月入学时即被本刊聘为特约记者,2010年4月升任主笔。这么说吧,老员工了。”

  昨日,蒋方舟也转发了封的第一条微博,并表示,几年来,她和《新周刊》的同事早已亲如家人。“感激封总的知遇之恩,也会朝着‘名副实’的方向努力。”

  昨日下午,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刚毕业就迈上副主编的岗位,“压力还是蛮大的”,“之前没有尝试过(副主编的职位),从经验上和能力上其实都没有底,因此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谈到未来的工作内容,蒋表示尚不清楚,估计“会有策划、审版面这样的工作,工作面会更广了”。

  同时她表示,不会放下小说创作,今年下半年会有新书问世。

  [对话蒋方舟]

  以后可能涉足调查性报道

  潇湘晨报:刚刚毕业就迈上了副主编的岗位,感觉如何?

  蒋方舟:其实我压力还是蛮大的。我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我因为之前没有尝试过(副主编的职位),从经验上和能力上其实都没有底,因此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但是领导给了我不少的鼓舞,也许是他看到了我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个人的潜质吧。

  潇湘晨报:你有过一线采访经验吗,工作了会尝试接触更多的新闻题材吗?

  蒋方舟:其实我之前也有过采访、写稿的经验,不过更多的是对人物的采访。以后可能会尝试和以前不同的新闻题材,比如调查性的报道。

  潇湘晨报:可以谈谈自己的目标吗?

  蒋方舟:应该就是努力地做好现有的工作,然后在杂志社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之间找到平衡。我现在逐渐发现,新闻写作可能对我写小说有很大的帮助。我就想无论是做什么新闻题材,都是为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能够转换成为精神财富,成为作品。

  人物档案

蒋方舟生活照
蒋方舟生活照

  姓名:蒋方舟

  英文名:Rachel

  昵称:蒋主席、小七

  民族:汉族

  生日:1989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廿八)

  身高:161CM

  体重:47公斤

  星座:天蝎座

  血型:A型

  擅长的乐器:吉他

  喜欢的运动:短跑,花样溜冰(只是喜欢看)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

  喜欢的电影:《楚门的世界》、《狗镇》

  喜欢的歌:《Tiny dancer》、《Beautiful disaster》

  最崇拜的人: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

  最大的愿望:有人对我说:“你别动,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1999年7月,出版《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5月,出版《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11月,《正在发育》由台湾高富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繁体版本。

  2002年5月,出版《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都往我这儿看》,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邪童正史》。

  2006年7月,出版《骑彩虹者》。

  2007年7月,出版《第一女生》。

  2009年1月,出版《谣言的特点》。

  人物评价

  蒋方舟: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世界。

  也许过去人们一直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的世界就是简单的、幼稚的,如同一张白纸,那么蒋方舟的书可能会让许多成年人感到惊诧甚至有些恐慌。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成熟地、平静地谈论着恋爱、月经、性,甚至伟哥,丝毫没有大惊小怪。她也坦白地写出了孩子间的勾心斗角,还有对出名,对升官(当班干部)发财的看法。翻翻书的内容:你发育了吗、比胸脯、鱼水缠绵……真是让人头晕目眩。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蒋方舟怎么敢这样写?而且这样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么多?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真的知道这么多吗?

  可是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蒋方舟给人们看的孩子的世界也许是更为真实的。孩子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对复杂的成人世界他们真的一无所知吗?蒋方舟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但是也许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单纯或许正是为了迎合我们的希望。也许人们与孩子之间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如果人们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想法,就更无从谈起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早熟的苹果好卖,蒋方舟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除了她作品的内容看上去特别大胆、另类以外,还在于她出奇的坦率直白。蒋方舟毫不隐讳自己成名成家的欲望。方舟自己在书中公然写到早熟的苹果好卖,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许多人抓住这几句话,就推测方舟是一个阴暗、做秀、视生活为儿戏的怪孩子。

  各种观点看法纷至沓来,赞叹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有的人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如何文笔如此老辣,是不是有成人代笔。有的人把方舟和韩寒等作家放在一起比较,讨论低龄出书好不好。更多的声音质疑小方舟和前一段当红的美女作家们一样,靠性的描写炒作自己,卖文求名求利。其实生活中的蒋方舟除了出众的写作天赋以外,其他方面与一般孩子并没有什么差异。当方舟初次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还以为编辑阿姨要“发给自己一块手表”,最后没得到手表大失所望。蒋方舟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成年人不再有的率真与直来直去,尽管不太符合人们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也许人们对待她也应该更宽容一些。

  不喜欢“小作家”的称号,对加在自己身上的小作家头衔,蒋方舟本人表示非常不喜欢。作家就是作家,加上一个“小”字,就带点迁就和鼓励的意味,给人的感觉好像因为作者年龄小而降低了标准,很不正式。另外,“小作家总让人联想起小则了了,大未必佳,臆测她会像那个失败的神童方仲永一样注定走向平庸。中国人更喜欢循序渐进,早熟一向就不是个完全的褒义词,它还不同于早慧,与早熟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复杂、世故、浮躁甚至是早衰……蒋方舟很希望人们能给她一个更适当的称。

  1、考试情况

蒋方舟照片

  蒋方舟,2008年参加高考。分数为:语文117分、数学131分、英语128分、文科综合185分,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2008年7月7日下午,蒋方舟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4日到某门户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

  蒋方舟说。2008年高考,蒋方舟的总分为561分,仅仅高出湖北文科一批线29分。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表示,的确曾给蒋方舟降分录取的承诺,但一切需要等清华在湖北的提档线出来后才能确定。因为蒋方舟是通过了自主招生的学生,“以她现在的考分再加上自主的优惠,问题不大”。

  2、清华大学有意降录取遭网友质疑

  一则“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80后少女作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自主招生门槛是否过低?此举对于更多考生而言是否公平?偏才怪才就不需要公平录取了吗?类似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面对网友的种种质疑,蒋方舟于7月8日晚在其私人博客发表了《我没有被破格录取》的博客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她称她并没有破格录取,她一直按有关学校自主招生的办法。

  关于申请资格。有中学推荐和自荐两种。全国任何一个高三学生都可以自荐,我是自荐。通过后参加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我考得较好的是英语。全国有935人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分。

  关于60分。据我所知,绝大部分高校,通过自主招生的人,高考达到一类本科线就可以被录取。我的很多同学,都是这种情况。我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清华的提档线非常高,优惠60分,意味着要超过一本线30分以上。我估量自己通过努力可以上线,就选择了这条既有保障又有风险的路。

  关于占名额。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都不占招生名额,不存在我挤掉其他上线考生的名额。

  关于语文。语文一向不是我的强项,写作积累和语文成绩一向不成正比。除了对历任语文老师的歉疚,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羞愧的。我的班主任一直津津乐道的是,我高一数学只有50多分,这回考了131分。

  关于破格。有很多同学通过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发明特长有更大的降分优惠,同学之间都真心为对方高兴。

  3、面对作文题无处下手

  蒋方舟说,她今年高考的最大遗憾,就是语文考试时算错了时间,导致大量题目未完成。她说,当时她以为还剩半个小时,没想到监考老师却说只有15分钟。“当时我一下蒙了,我的作文还没有写完,还有一些题目没有答。”蒋方舟只能给作文匆匆结尾。“觉得挺失败的,感觉这次高考悬了。”最后蒋方舟的语文成绩是117分。

  谈到今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这个声名远扬的才女竟然觉得无处下手。她说,自己整整研究了半个小时依然没写一个字。“本来觉得今年的作文题会大气一些。”

  蒋方舟称,因为觉得这个题很没劲,所以很快就忘掉了,“现在一点都记不起来自己写了什么”。

  4、希望将来能当记者

  谈到未来的理想,蒋方舟说,她想做一名记者,所以报考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她说,自己曾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但报考港大纯属跟风。半个月前来北京后,她亲自体验了北大和清华的生活。“北大太自由,清华比较严谨。我自制力较差,所以最终选择清华。”

  5、曾获清华降分承诺

  今年1月,蒋方舟通过了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清华招办给蒋方舟打来电话,通知她7月14日参加活动。“这基本意味着去清华没问题了。”

TAG:蒋方舟 新周刊 作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