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7年飞扬
http://www.5ipr.cn   2013-11-11 16:03:57   国际公关   严亚男

联华盛世内部有一种不成文的“试错机制”,员工犯了错误,如果是专业能力方面的错误,可以学习、改进,但如果是主观意识或者责任心方面的错误,则会受到批评。

  联华盛世成长的7年,也是他结缘公关的7年。一个公关行业的“门外汉”,用7年的时间创立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得以稳步成长。他就是联华盛世传播机构创始人、总裁陈勇。

  初见陈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儒雅。而在7年前决定创业时,他却因此遭遇过疑问:“看起来你就是个书生,怎么会经商呢?”时至今日,联华盛世稳健发展,连续几年在国际公关协会的评选中位居潜力榜前列,拥有伊利、中联重科、爱普生、汇源、万达等诸多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客户。不得不承认,他成功了。“7年,有扬,无痒。”总结7年公关路,他温和而理性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

  从HR、编辑到公关创业者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家部委、外企做了5年的人力资源经理。5年之后,他以HR经理的身份进入搜狐网。3年后,因为“无中生有”的创造性工作,他成为搜狐网副总编辑。

  什么是“无中生有”?在陈勇身上,也许可以总结为做职场的“有心人”。刚到搜狐,陈勇依然是做HR的老本行。当时,手机短信、彩信等无线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但由于业务本身还不够成熟,用户投诉也随之猛增。这时,陈勇主动向搜狐总裁张朝阳提出一个建议并被采纳,那就是梳理客户服务工作,进行一场“客户服务至上”的活动。于是,在他担任HR经理的同时,他兼管行政部、质量控制部和呼叫中心,并创造性地把行政部改名为“员工服务部”。

  这只是他诸多“无中生有”事件之一,但正是由于这些创造性工作的积累,使他深入了解了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和问题,当搜狐采编部门出现重要管理岗位空缺时,他转行了,从人力资源高级经理,转为内容总监、副总编辑。在搜狐与新浪多年的媒体内容大战中,他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采编、策划经验,以及大量的媒体关系资源。

  对陈勇来说,在发现一个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时,总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跟我的同事经常讲,不要只看到目前你的岗位职责,把眼睛再往上看一看,站位再高一点,看得多、想得多了,机会就会有。”他认为这跟公司的战略发展是一样的,“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在初创的前几年会对未来10年之后的战略想得那么透彻,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越走越清晰。”

  稳重、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正是陈勇几次大跨度转轨却并未造成职场断层的重要原因。在珍贵的大学时代,陈勇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训练。大一、大二时活跃于各种社团,到了大三,突然沉下心思整日泡图书馆,阅读各类读物,自觉从中汲取养分。这种自觉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他不光自己闲暇时阅读,还在整个公司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每个员工过生日,他都会赠送一本他亲自购买并签名的书。

  打造“声誉管理”核心能力

  如果说HR和搜狐的工作还不能完全让陈勇爆发创造力的话,那创立公关公司则真正让陈勇找到了“框架下的自由”。他觉得,职场的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和学习,第二个阶段是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创造性复制,第三个阶段才是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逻辑结构,这时候才真正进入创新阶段。

  在搜狐的时间正是陈勇创造性复制的阶段。他在搜狐网担任内容管理工作,后成为搜狐副总编辑,是从2002年到2005年底,回忆起来,他认为这段时间对他创立联华盛世起到了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在搜狐负责内容工作,更多的是在做策划,这一点和我们现在做公关公司,其实是有接近之处。”今天,陈勇经常强调公关公司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内容策划,另一只手是渠道和传播。在他看来,这与做媒体是基本相通的,做媒体首先要想到新闻事件产生的时候采用什么角度去观察、分析并作出判断,最后策划报道,同时要想到用什么媒介手段去传播它,是用新闻、专题,还是新媒体,或者是视频?而做公关,也需要经历同样的思维过程。

  “更重要的一点,在搜狐这个阶段,锻炼了我思维框架的能力。”陈勇说,公共关系服务对于每个客户都是定制化的,各有不同,但有些东西是格式化的,他将此称为“框架下的自由”,也就是说,首先要知道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方法论,包括品牌定位、战略传播、媒体关系等内容,然后在这个方法论的框架指导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这套思维方法,是我在搜狐接近6年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我一直在鼓励同事们,在公司大的知识框架下,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当每个人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时,你就算成熟了。”

  虽然最初的陈勇算是一个公关边缘人,因为在创业前他从未真正从事过公关工作,但由于创业伊始便拥有几个固定的大客户,联华盛世前3年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2008年,联华盛世的年营业额已经过亿元。“那时候我们没有生存的压力,但有做好服务让客户满意的压力。”陈勇坦言,创业3年后,发现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我们最主要的精力只放在几个大客户身上,视野相对局限,专业能力拓展也受到很多约束。”所以,从第四年开始,联华盛世开始真正回归根本,固本培元,进行核心能力的打造,并提升团队能力建设和企业经营品质。

  今天,通过7年的努力,陈勇认为联华盛世已经建立起了最核心的服务能力和优势——声誉管理。他觉得,这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本质,也是所有企业“免疫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他看来,企业应该打造3个系统:负责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销系统、负责资金流转的财务系统及保证企业做长做久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声誉管理包括企业品牌形象、领导人形象、CSR、媒体关系、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等等,这些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要害的部分。我们前面五六年对大客户服务过程中所积累的能力,恰恰能满足这个需要。”在声誉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整合营销的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目前,联华盛世在快速消费品、IT互联网、地产、工业机械、能源领域拥有诸多高质量客户,大多数客户已经被服务数年。

  推行“骆驼” 精神

  骆驼是沙漠之舟,具备坚忍不拔的品性,“骆驼精神”正是陈勇在联华盛世内部极力推崇的一种文化。陈勇解释道:“骆驼很坚韧,看起来慢腾腾的,但是负重能力强,真正冲锋起来速度快得惊人,同时还是团队作战,这正是我对公司员工的希望和要求。”

  联华盛世内部有一种不成文的“试错机制”,员工犯了错误,如果是专业能力方面的错误,可以学习、改进,但如果是主观意识或者责任心方面的错误,则会受到批评,“我希望每个人真正把自己看成是工作岗位的主人翁,你就是这个事情的CEO,我们允许你能力上不足,但是不能容忍你的不负责任、懈怠。”

  联华盛世的高管极少是“空降兵”,他们都是从联华盛世基础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陈勇告诉记者,在公司,他想努力创造一种平和、公平的氛围。不管员工来自何方,到联华盛世都是起点为零的公平对待,员工在公司中的价值和影响力需要看他自己对公司的贡献。

  作为从HR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陈勇充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没有人,你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员工关系管理是他很重视的工作。尽管今天联华盛世已经有近100名员工,陈勇仍能清楚地了解几乎所有员工的特点,他注重与员工随时沟通,尽量把每天的午餐时间作为与员工交流的重要介质。“我愿意努力提供给我的员工以安全感和满足感,所谓安全感,那就是只要你在这个企业中努力工作,贡献价值,就会有稳定、安全的回报;所谓满足感,是指我会尽可能为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更高的工作标准,更高的历练,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职场自我满足感。”

  针对“人”的问题,陈勇还向公关行业的年轻人提出一点建议,“虽然这个行业非常浮躁,工作也非常辛苦,但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踏实,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当你有足够专业能力和经验支撑的时候,你将无往而不利。”在他的感受中,慢就是快,当你快速奔跑的时候,会丢掉很多东西,很多方面跟不上,而如果一路小跑,则可以边跑边整理装备。

  “7年了,我感觉还是在新的创业道路上。这个行业新技术、新理念日新月异,你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方能跟上节奏”。毕业于长江商学院EMBA的陈勇,今年又参加了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一期“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

  “7年了,该飞扬了”。陈勇温和地笑着,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低调的强悍。

TAG:陈勇 联华盛世 品牌战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