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莹:需要给予会议业以足够的重视
http://www.5ipr.cn   2011-12-01 00:00:00   互联网   

中国目前对于会议产业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机构仍处于缺位的状态。我曾经提出过两个概念,一个叫“亚奥会展聚集区”,还有一个就是“国家会议促进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议产业日渐庞大,它也同时带来对周边经济的有效刺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国家会议中心,它紧邻鸟巢、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从场地建设到企业经营,都堪称中国会议业的龙头。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深入了解了中国会议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

  会议产业拉动经济用数字说话

  记者:请简单介绍下国家会议中心去年的经营情况。

  刘海莹:国家会议中心是2009年11月开业的,属于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辰实业是一家A+H股上市企业。2010年,我们接待的会议和活动有625个、展览62个。其中,我们接待的活动包括CCTV安踏体育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和一些品牌的新车发布会。由于活动反响非常好,去年一批国产大片《赵氏孤儿》、《孔子》、《叶问2》、《剑雨》、《杜拉拉升职记》等的首映式都在我们这里举行。

  记者:您如何看待国家会议中心的业务与周边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刘海莹: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展览还是其他活动,这些人来了之后是要消费的,特别是那些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参会者的到来促进了住宿、交通、通讯、旅游行业的发展。

  就举一个国家会议中心周边的例子,2010年夏天,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成立了奥运功能区发展联盟,包括了水立方、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森林公园等几个核心的场馆和公园。在这个联盟的范围以内,就创造出了很多生意机会,去年4月份,某知名汽车品牌在水立方举办新款汽车的发布会,除了发布场地之外,主办方还需要高水准的餐饮服务,于是毗邻水立方的国家会议中心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该活动提供了餐饮外卖服务,客户对两家单位联合提供的服务非常的满意。这就是一个相互补充,促进发展的好例证。在奥林匹克公园区域内,各家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着生意机会。

  我们曾经对于国际参会者在国内的消费构成做过专题研究,如果把场租收入定为“1”的话,对于其他行业的消费,是在3-7之间,根据参会者人员结构不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来看,会议业对于其它产业的拉动性很强。

  会议产业需要有专门的对口管理部门

  记者:在国家层面上,目前对于会议产业有哪些配套政策或管理机构?

  刘海莹:中国目前对于会议产业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机构仍处于缺位的状态。我曾经提出过两个概念,一个叫“亚奥会展聚集区”,还有一个就是“国家会议促进局”。这在西方是非常普遍的,最早的会议局在芝加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个会展业的主管部门,这确实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我认为,既然是一个产业,就得有对应的政府主管部门,而且会议业具有显著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征,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属于国家提倡加快发展的行业,这样一个无论是从市场方面,还是国家政策规划方面,都处于快速提升的行业,却偏偏没有主管部门进行对口管理,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是否设立管理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会议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它在国民经济中究竟占什么地位?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另一方面,除了管理,会议业同样需要有个主管部门来协调很多事项,包括物流运送、人员交通、安全保卫、环境管理、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

  可喜的是,有的地方城市已经有了积极的变化,组建了会展办公室,这基本上是会议局的雏形,更多的是履行管理和协调的职能,但是作为会议局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市场营销。

  记者: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制约因素?

  刘海莹:会议业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还很不完善。比如最基础的,会展业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第一,这源于对这个产业活动缺乏标准界定,什么是会议?如何界定会议?会议如何分类?会期通常是多少天?办会地点在哪儿?由于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导致全国没有完整、规范的数据统计,可以说这个行业的家底至今还没有摸清。这使得全国上下场馆建设过热,到处雨后春笋般地建设场馆,从目前情况来看,场馆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第二,会展业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需要社会各层面和政府各机构的配合。在这方面,由于政府机构的职责不一样,我感觉有的部门过多地从自己部门特点去要求会展业,没有按照会展业本身的行业规律去办。

  记者:就目前来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具备哪些有利因素?

  刘海莹:从全国范围来讲,第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确实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支持力量。会展业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中国经济如果发展乏力,或者说生产或消费任何一端发生重大变故,都会对会展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展览,展览跟生产环节紧密相关。中国现在说是世界工厂,非常靠近生产的前沿,生产前沿很容易变成采购的一线。第二,我感觉现在各地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加。这一方面是加剧了国内会展业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国内会展业跟国外会展业的竞争能力。目前成都、厦门、南京、杭州等地方的支持力度都相当大,他们每年的会展业专项基金就有几千万。

  经济手段促进绿色发展

  记者:您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绿色会议”的概念,国家会议中心在这块实现利润了吗?

  刘海莹:说我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不太客观,因为设计会议中心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环保问题。北京奥运会要办成“绿色奥运”,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奥运场馆之一,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大量的环保设施,从现在的运营情况来看,“绿色”确实为国家会议中心增色不少。我只是从管理的角度,把“绿色”的概念进行了强化,并在“绿色会议”方面做了一些宣传,期望能与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还有供应商等一起携起手来,打造低碳的会议方式。

  “绿色”从两个方面说,一个是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绿色,怎么节能环保。另一个是在运行当中怎么考虑绿色,要尽量减少消耗。奥运时期我们宣传的绿色理念正好跟国外流行的“绿色会展”一致,因此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去年多个世界500强公司的大型活动都在我们这里举行,主办方不但要我们提供绿色环保方面的报告,还委托第三方对我们进行了评估,最终确认国家会议中心符合他们举办“绿色会议”的要求之后,才把会议活动放在了这里。可以说正是由于国家会议中心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最终赢得了客户。

  这几个活动的主办方都是美国公司,因为美国政府有一项政策,就是企业在通过验收的绿色会议中心举办活动,会得到政府的绿色补贴。这种经济手段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记者:您曾经在法国学习酒店业,这段经历对您现在做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刘海莹:那是在1991年亚运会刚结束,我去法国昂热大学去学习了一段时间,获得了饭店及会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时间不算太长,只有短短的30年。而其他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会展业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去法国要学习的就是这些沉淀下来的精华内容。在法国学习后,我发现企业管理是要在过程和细节里边,而不仅仅看结果。最后我总结了一下,那些课程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财务课,教大家在每一个环节算账,那套严格的收入支出的管理过程是很有效的。在那里我也看到中西方思维差异很大,管理方式有很大差异,如西方喜欢所有的细节全部提前做好,不会临时出现很大变化,而中方讲究变通,临时变动相对较多。如今我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场馆运营过程中的每一项细节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整体运营情况来看,效果不错。还是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TAG:国家会议中心 刘海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