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化营销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路,社交网络营销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微博更像在转型媒体平台,微信则依然在去中心化,而小苹果、TFboy、冰桶挑战、支付宝十年账单等等众多成功营销案例让社会化营销也变得多元化起来。
近日,《广告主》杂志特邀几位广告主及高层畅谈2015年营销之道,预测2015年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
记者: 请您谈谈2014年的社会化营销诸多案例的整体表现?有哪些突破?
薛雯漪: 整体来看,2014社会化营销发展使更多东西触手可及,激发了人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个不容忽视的突破:微信成为“超级APP”,其商业化模式雏形初建,诸多企业成功试水,微信已成为品牌必备的营销工具。另一个趋势是国内实体企业,尤其是以零售、餐饮、娱乐、快消等频繁与消费者交易的实体经济体为代表的O2O发展迅猛。2013年首先由腾讯微信提出的“连接一切”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趋势,把2011年开始兴起、以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进化到社会化交易和消费者的“全零售体验”。
随视作为一家立足于大数据营销的公司,在微信大规模商业化开始之前,就极早、极准确地把握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O2O发展大势,首先把基于微信打造了一个企业应用次平台—汇则成,极其高效地为企业完成“连接用户”、“数据采集及应用”和“现金/非现金的交易闭环管理”。2014年,随视服务的多家企业服务号(日日顺、东风日产、宝洁生活家、良品铺子、Gap等)在微信企业服务号的综合质量名列前茅。2015年会深度开发微信支付和卡包的应用场景,把社会化交易做到极致。
记者: 您认为2015年社会化营销在平台、产品、技术、大环境等领域将会有哪些改变?并预测一下未来社会化营销发展的趋势?
薛雯漪: 2015年,比较适合做话题、内容或活动传播的社会化营销平台的价值,在企业和消费者眼里会大幅度地缩水。BAT会O2O、连接一切、交易闭环等应用场景上抢夺消费者和企业。产品和技术可能不会奇迹般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和应用场景的特性化设计可能变得至关重要。充分学会驾驭移动互联网的O2O、连接一切、交易闭环的传统实体企业,有机会加入到互联网市场的巨头竞争;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已经脱离了产品、技术和单一平台的竞争,进入到人工生态系统的竞争;因此,很难说鹿死谁手。“社会化营销”会成为一个古旧的词,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化交易”或“全零售体验”。
记者: 未来企业在做社会化营销时应注意些什么?营销的重点在哪里?可否谈谈具体的营销模式?
薛雯漪: 如我在第一个问题中就指出的——当社会化营销被社会化交易(或全零售体验)替代的时候,企业使用微信这类超级移动APP,不是再是为了制造话题和引爆点,而是要最大化地连接消费者、应用大数据洞察与掌握自己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取向、(利用线下的门店、促销员、促销活动等资源)不断制造各种方便消费或刺激冲动消费的场景,增加交互/交易的频次。
例如:周末,一家人去蓝色港湾看电影和吃晚饭,距离电影开始还有15分钟,就在影院附近逛逛商店,路过某家居连锁品牌店,店里正在搞抽奖活动——说:摇一摇,看看你可以摇到什么奖品,妈妈是会员,以前从这家连锁店里买过东西,她一摇,出来一个100元的抵金券(爸爸不是会员,爸爸一摇,出来一个买赠券)。妈妈说:天气冷了,刚好要买一个毛毯,把抵金券用了吧。但是,马上要去看电影,然后还要吃饭,不想手里提着一个大商品袋子。 因此,她拿起选好的毛毯的标签,扫一下标签上的条形码,点一下就进入了这个毛毯的在线货架,勾选使用抵金券后,用手机绑定的支付支付了余款,完成下单。 晚上到家时,毛毯就送货到家了。而爸爸抽到的买赠券,想想自己近期也不会用,就发到一个公司同事的群里,说:“我今天抽奖抽到的,自己用不到,你们谁需要,就拿吧。”。不一会儿,某个快要结婚的同事,就默默地领走了这个券,爸爸的卡包里收到一个信息:“XXX领走了你的卡券,留言是:谢谢呀,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