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久:希望把来自北京的祝福带到伦敦
http://www.5ipr.cn   2012-07-23 00:00:00   中国体育报   

北京根据国情走了自己有特色的文化推广路线,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正因为它的特别,才让全世界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京,一届不一样的奥运会。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文化推广的成功。

  背景:2008年北京奥运,全方位展现了中华大地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we are ready》、《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奥运歌曲的推出以及相关主题活动的举办,清晰地让世界听到了来自北京的声音。

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

  受访人:王平久(时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

  记者: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活动与其他奥运会举办国有何不同?

  王平久:北京根据国情走了自己有特色的文化推广路线,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正因为它的特别,才让全世界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京,一届不一样的奥运会。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文化推广的成功。

  记者:作为这些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者之一,你怎样给自己定位?

  王平久:与其说是我自己,不如说是整个奥运文化推广团队的定位。我们是一群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奔跑者,要在奥运会这个平台上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合到一起,创造属于北京、属于中国的奥运品牌。

  记者:都结合了哪些力量?

  王平久:准确地说是通过四种有效途径实现奥运文化推广的目的:第一、将形象体系包括视觉体系、声音体系与奥运历程结合在一起;第二、注重明星与民众的参与;第三、借助市场开发与市场行为;第四、协调政府优势。最终的核心是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并最大化地运用了奥运品牌的核心元素。

  记者: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途径是如何实现奥运文化推广的?

  王平久: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奥运口号、奥运火炬、奥运歌曲、奥运服装等奥运常规素材的发布都是恰逢奥运倒计时整千天、整一年、整百天等时间点发布。这当然不是巧合,是奥组委精心设计安排的。

  记者:用这样的方式想传达怎样的效果?

  王平久:最主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奥运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让世界听到北京的脚步,听到北京的声音——奥运会来了。

  记者:很精妙的设想。明星与民众全员参与又是怎样实现的?

  王平久:民众全员参与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是最值得表扬的队伍之一。万人太极、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口号征集、奥运歌曲征集都是全民参与的盛事。说到明星参与,就不得不提《we are ready》、《北京欢迎你》这些奥运歌曲。众多演艺界明星参与其中,为北京奥运会的到来表达了一份真诚。

  记者:这些奥运歌曲在当时宣传、传播奥运会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

  王平久:《we are ready》刚刚发布成功后,我还有很多遗憾,我就跟我团队的人说,我要再推出一首歌,那首歌一定要比《we are ready》还火,当时他们都不信,因为都觉得《we are ready》已经很成功了,很难超越了。有一天我在开车上班路上,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要推出一首歌,请多位歌手共同演唱,歌名叫《北京欢迎你》。回到办公室,就跟我的团队说要做这个,立刻做。当时所有人都很诧异,因为那时我们没有资金、没有人,有的只是这样一个歌名。大家都觉得我疯了。

  记者:听起来是挺冒险的。

  王平久:这是智者的冒险。因为我对国情、对社会有一个基本判断,我相信自己,更相信国人的素质,相信他们的奥运情结。

  记者:最后证明你是成功的——《北京欢迎你》当时确实太火了,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北京欢迎你》。

  王平久:主要还是要感谢奥运这个平台。在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能够参与策划大多数文化活动的人屈指可数,很幸运,我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奥运这个平台上,你们是如何运用政府协调和市场行为的?

  王平久:政府协调就不用说了,北京奥运会的组织都是在这协调之下完成的。但整个操作过程中,市场的作用也是必要的。当时奥运文化推广经费不够,以奥运征歌为例,每年只有37万元,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每年实际花销超过200万元,这些经费都是通过市场营销完成的。

  记者:你一直在说你的团队,可以介绍一下吗?

  王平久: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中国故事》的六朵金花。当时这个七八百人的项目,只有这六个女孩子负责,而且在这之前她们并不是彼此熟悉的搭档,对事情也有不同的想法,但是通过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筹备工作,后来成为一个团结的队伍,几乎是一条心,很能干,非常优秀。

  记者:是奥运会让她们改变了?

  王平久:奥运会很锻炼人。她们都是临危受命,被逼出来的。我做事一向不给自己留后路,必须前进,团队里的人也要这样。工作的时候我脾气很大,她们都被我骂哭过。

  记者:工作中的你很疯狂吗?

  王平久:很疯狂。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因为我是这样的人,逼得我的团队必须跟着我的节奏工作。我们是赛场上的奔跑者,枪响了就不能回头。记得在奥运开幕前一个月,我们组织策划了一个栏目叫《中国论坛》,请来于丹、易中天这些文坛大腕参加谈话,对主持人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论坛前一天,我直接通知她们六个轮流主持。她们之前并没有主持经验,何况谈话的对象还是这些著名的学者,紧张是一定的,但她们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记者:她们跟你抱怨过吗?

  王平久:奥运会马上就要来了,所有人都在高负荷地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喊累。奥运会期间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的“祥云小屋”的外立面是需要喷绘的,但当时北京只有一台喷绘机能达到要求,很多项目都在等着用这台机器,我们排了好长时间,但一直没轮到。“祥云小屋”需要在开幕式前提前向公众开放,但小屋老是穿不上“衣服”,我们很着急,于是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完成。有一天深夜,我去工地交涉,现场很乱,地上的一个刀片扎进我的脚里,刀拔出来后流了很多血,可当时顾着工作,根本顾不得疼。负责喷绘工作的贾静看到了,当时既害怕又愧疚,她觉得是因为她的工作没完成连累大家和她一起加班。她后来硬逼着那个喷绘公司的老总,把水立方的喷绘项目停了来喷“祥云小屋”。

  记者:可能因为你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她们才能这样无怨言地高负荷工作。

  王平久: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身后有无数目光期待着我们。奥运会是一个实现超我的地方,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超越,那些为奥运服务的人同样是在高频率的工作下实现了自我能力的超越。抛开小我,成全大我,信仰和意志是支持一个人生活工作的最强大的动力。奥运的收获就是超越。

  记者:伦敦奥运会已在眼前,听说你还特地为它准备了礼物?

  王平久:是一首名叫《北京祝福你》的奥运主题歌,由150余位明星共同演唱,将在伦敦唱响,希望它能把来自北京的祝福带到伦敦,再创《北京欢迎你》的辉煌。

TAG:王平久 伦敦 奥运 北京 文化推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