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2亿基金让内容创作者专注创作
http://www.5ipr.cn   2016-04-15 10:31:12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   曹素妨 陈鑫胤

如果给传统媒体机构、搜狐新浪等互联网门户,以及今日头条等后起之秀一个代际划分的话,“老中青”是不是合适?但是,今日头条作为“青年一代”,可能会让“老一代”的传媒机构再次感到极度的焦虑了吧。
  不论是对传媒人暗送“秋波”,还是对传媒机构表现“暧昧”,都不外乎对内容价值的“衷情”。不论是芒种、百家,还是2亿重金,都对“内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互联网巨擘们在憋什么大招?

  今日头条用意何在?

  带着以下问题,我们请到今日头条头条号运营总监、头条号创作空间负责人吴达,为我们一一解读。

  记者:从2015年起,各大互联网巨头在媒体领域纷纷圈地,特别是自媒体领域,各家也不遗余力招贤纳士例如腾讯的芒种计划。那么,今日头条作为一个以内容精准分发起步的公司,如何看待各家疯狂入驻媒体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吴达:我们觉得这个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从平台方面来看,「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客户端)的格局已成,内容分发的渠道已经非常健壮。接下来是内容获取的竞争,各平台都加大了对内容创作群体的吸引,今日头条也会通过一系列扶持策略,吸引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头条号,进一步充实平台的内容,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我们注意到有其他平台采取了与头条号相似的扶持策略,但我们会认为:一方面,这是好事,巨头有更多资源,大家可以一起支持创作者群体,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作为领先者,如果跑得足够快,就不用回头看跟随者在哪里。

  记者:去年今日头条在自媒体大会张启动“千人万元”计划、“百群万元”计划以及孵化计划,从头条号到头条号创作空间,并准备了两个亿的内容创业投资基金。这一系列的计划在怎样的一个逻辑框架下运行?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大量金钱的投入,头条可以预估的回报又从何而来?

  吴达:我们内部讨论时,并不把财务回报作为内容投资基金第一目标。我们希望借此促进内容业繁荣,因为只有内容业欣欣向荣,平台才可能持续繁荣。2015年9月头条号创作者大会时,今日头条启动千人万元、百群万元和加速器(即头条号创作空间),以及刚刚宣布的2亿面向内容创业的投资基金,其共同目的是扶持优质内容创作者。理想状态中,当一个原创作者起步时,千人、百群可以让他没有生计之忧、安心创作,当他寻求商业前景,打算创业时,加速器和投资基金可以帮他扩大规模。

  记者:目前为止,内容创业仍然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您认为从头条的角度看,什么是内容创业?如何定义内容创业的“内容”?(P.S.很多微博微信大号的内容也有破十万+的阅读量,但有些是没有价值的哗众取众或吐槽八卦或养生鸡汤或段子手卖萌,这些应该算是网红吧。爱情公寓、万万没想到只是个比较火的电视剧和网剧,现在还没有达到变形金刚所带来的周边价值。)

  吴达:不敢说头条的角度,我个人的看法是,内容创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图文、图片、音频、视频),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成为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今日头条的投资基金就是要投资那些有望成为 IP 的内容创业项目。

  记者:人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大V占流量资源的趋势,新人往往玩不转,就如大家担心的,从千人万元的这“万元”到内容创业的“两亿”,这些钱如何真正进入优质原创者的口袋呢?那些已经具有一定名气的原创者,是否有可能同时被几家都交叉圈进了自己的城墙内?

  吴达:一方面,具有一定名气的原创作者,当然是各家平台争夺的对象,也是我们想要吸引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内容创业才刚开始,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因此发现、扶持和孵化刚起步的创作者,就变得十分关键。我们内部有专门的团队来做这些事,有一个内部流程去过滤、筛选优质作者,保证资源倾斜地公平、且有效率。作者在头条号的数据,是我们评判的材料之一,但不是唯一,我们也会听取公司内外部内容业人士的专业意见。

  记者:各大主流媒体以及互联网巨头们都十分看重自媒体资源。您认为,如今的头条号有哪些优势能够作为自媒体人不断创作的动力?作为一个推荐阅读为主导的平台,读者带有更大的随机性,难以沉淀,头条是如何让读者沉淀,让作者获得专栏的认同感的?

  吴达:(第一个问题)相比其他平台,我认为头条号有几个优势:

  1. 今日头条仍在高速成长中,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当其他公众平台已成为红海,我们才刚刚进入红利期,现在来头条号,就像2005年时的做淘宝,2009年时的做微博,充满机会

  2. 对于新手作者更友好。在头条号,不用发红包求互推、求帮转,只要专注创作,内容就可以获得推荐量和阅读量

  3. 头条号广告分成收益2-3倍于其他平台

  (第二个问题)你们的观察很到位。我们也认为,相比微信、微博这样基于社交关系的平台,今日头条的用户(或者说读者)对作者的感知、互动还不够多、不够强,我们会持续改进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很快会看到,在今日头条客户端的 Feed 流中,作者品牌会有更显眼的展示。未来也会支持作者和用户之间更多互动。

  写在后面:

  在3月12日今日头条2015年的年会上,CEO张一鸣发表演讲,并公布今日头条未来四年的目标:2016年今日头条的首要目标是决战国内第一,实现国内6000万DAU,成为中国第一移动视频平台。2017年实现国内9000万DAU,海外超过1000万DAU,打造中国第一内容制作平台。2018年实现国内1.2亿DAU,海外2000万DAU,布局战略产品矩阵。到2019年打造全球第一制作分发平台。

  如果给传统媒体机构、搜狐新浪等互联网门户,以及今日头条等后起之秀一个代际划分的话,“老中青”是不是合适?

  但是,今日头条作为“青年一代”,可能会让“老一代”的传媒机构再次感到极度的焦虑了吧。

  借用中国青年报曹林的一句话:“温水煮青蛙”可能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

TAG: 今日头条 2亿基金 吴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