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李倩玲(Bessie Lee)第一次以碚曦投资管理集团(Withinlin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来到戛纳。卸下WPP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的身份,这是李倩玲第一次带领三家本土科技创业公司登台戛纳,与全世界的营销人分享中国的科技创业人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的。
李倩玲在蔚蓝海岸也和广告门聊了聊投资的感受,对中国式创新的观察,兔展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董少灵也一起分享了自己创业的体会以及来戛纳的感受——
Q:您全职投入Withinlink的工作已经有小一段时间了,有什么感觉?
李倩玲:非常棒,心态上非常自由 。以前来是以WPP的身份参加,但是今年身份不同了,参加了更多业界的活动。比如,这次受邀参加了PHD集团《Merge》这本书的发布。对我来说参与更多业界其他集团的活动,了解不同集团的风格,让我的视角更开阔。
Q:做了27年的广告人,又在事业非常好的时候转型做投资。有遇到什么挑战吗?
李倩玲:挑战一定有,最大的挑战是资金。我们希望能够透过投资和战略资源帮助创业者和优秀的的创业公司,不过因为资金体量有限,覆盖面还在扩展中。
另一个挑战是时间,碚曦的模式是精品投资、深度孵化。我们和一般的财务型投资人不一样,他们投钱很多、portfolios很大,但是在孵化上不会像我们这么深入。我们之所以有深度孵化上的坚持,是因为我和我的同事都是带着行业二十几年的经验,包括对业界的洞察、客户和代理商的关系、以及对戛纳广告节这类活动的理解,这些都可以拿来帮助中国优秀的创业公司。
说到这次在戛纳的专题讨论,一开始我们团队和主办方沟通并提交演讲稿,过程中我们和戛纳保持频繁的沟通,直到我们对话题和讲稿有明确的把握为止,随后,开始与这次一同来到戛纳的兔展、Gululu还有筷子科技的创始人开会,讨论如何围绕“中国创新”的话题更好的呈现自己。
不难看出,我们在创业者身上花的时间相当多,与此同时,我和我的伙伴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有收获,看到这些视野很远很广的年轻人,觉得中国的未来很有希望!我们帮助中国公司走上国际舞台的同时,希望这种深度孵化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动力(笑)。
Q:作为创业者,和Bessie合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董少灵:在好的方面超出我的预期。我之前也拿过不少财务机构的投资,但是今年和Bessie开始合作,就感到有两个方面很不一样。
第一,Bessie对营销整个行业的认知水平很高,其团队在行业内的认知和影响力水平也很高,这是非常宝贵的,为兔展带来许多商业机会。例如我们即将有机会和滴滴达成合作,就是因为Bessie在行业上的影响力让我们的产品被滴滴的管理高层发掘并认可,才形成合作基础。像这样的连接就很直接有效。
第二,Bessie对自己的定义和一般投资人很不一样。投资之后,她更像是公司的一员,在考虑公司怎么变的更好,而不是像一般财务投资人一样只是考虑公司明年翻5倍或者10倍。Bessie的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觉得是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彼此在未来能有更好的收获。只有产业投资人用真正的合作伙伴的心态和视野来看待我们的事业的时候,才会有shared mission, shared vision(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视野)的感觉。这是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种关系。
Q:其实这种深度孵化的模式,反而需要投入更多。Withinlink在对项目和创始人的选择上会用什么标准?
李倩玲:我和我的伙伴都深耕这个行业二十多年,所以我们重点看营销技术、广告技术相关的公司。我们所选项目第一个要素就是,这个公司的解决方案必须要至少能够解决某个营销上的挑战,不然这个公司只是为了开而开,那没有意义。
第二个要素,创始人和他的团队。首先,创始人本身有没有远见,他对产品的想法是什么,想到达什么样的目标;其次就是他的态度,在中国要取得初期的成功其实不难。然而,不少人这个时候就会开始自满,一旦开始自满了(好的)东西就进不来了,公司的落后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创始人态度够不够谦虚,有没有把每一天都当作创业第一天看待,这个我们很看重。最后,我们也很看重创始人和团队的互动,有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人,怎么对待创始团队等等。我们会和创始人就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沟通。
Q:现在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Bessie这次邀请的兔展、Gululu、筷子科技,都有自己的一块领域,不再是复制国外公司的技术和模式了。你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在什么方面可以做切入呢?推动这些创新的源动力是什么?
董少灵:我觉得中国在互联网应用角度已经领先, 用户端已经被“教育”的特别好,这对营销领域的一个好处是,企业对自己用户的“教育成本”可以很低。在这些优势下,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化会势如破竹地发展。但同样,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很多创新其实是被环境“逼”出来的,竞争越激烈,就越有可能有创新出现。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在国际环境中想要有所创新,应该先把场景稳稳站住。这是很多外国公司不能理解的,可能也不太在乎的。第二步,是在一些核心领域上增强自己的能力。这次参与戛纳广告创意节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和科技公司的交流上,美国公司确实在核心技术上是很领先的,比如Alexa的普及就做得很成功。在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去投入。
我相信,最终兔展有机会在互联网创新上超越海外公司。单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当网络效应较强的时候数据量会很大,这是一个优势。假设算法能力是一样的,我们培育出来的产品就比国外的好。但是也不能蒙着眼说中国创新现在已经完全领先世界,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坚定不移地去继续投入。
李倩玲:目前我所看到的大部分中国的创新型公司,都有成为全球公司的潜力。但是,能否成为全球公司,中间的界限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公司愿不愿意“走出来”。中国的竞争环境独特,如果放眼全球,就必须考虑全球的竞争环境,国外的跨领域合作氛围就和国内很不一样。走出国门,放开视野是很重要的。
第二,选择什么平台、用什么方式来包装和宣传自己。中国公司擅长直接地销售自己,但是在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方面,不少中国公司是有待提高的。每一次的演讲和露出,都要放出一些吸引人来谈合作的“线”。
美国公司注重细分,很多中国公司更倾向于横向发展,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几乎可以满足所有需求。所以我们从国际化的企业出来,用国际的资源帮助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参加,我们很乐意带他们到世界各地各个不同的论坛去展示自己。
Q:这一次来戛纳有什么样的感受?
董少灵:首先最直接的帮助是,有很多潜在的合作伙伴通过此次会议了解到兔展的能力,并有很积极的合作意向。另外,这次来戛纳,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整个行业的直观认识并融入其中。
同时,我们看到行业也在积极地寻求变化,比如海滩上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也有很多关于创新与科技的论坛。从我的角度来说,看到了积极变化的趋势,但是也有不解,比如甲骨文公司分享的内容其实很好,但是听众并不多,也许是因为技术应用的价值还未被大部分营销人理解到,但是我相信未来营销一定是创意与科技的结合。
李倩玲:这是董少灵第一次来戛纳,他利用这个机会主动地跟其他参会嘉宾交流,这一点很值得表扬。我相信未来中国的代表会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是中国的发声管道,如果每个人都主动去交流,其实中国的声音在舞台下就能传递开,这也是我建议中国的代表去学习的。
这一次我把刚刚高三毕业要念大学的女儿也带来了。来到戛纳她感同身受、获益良多。我另一个同事也带了女儿来,我们都看到类似的积极效应。如果业界能想办法支持或赞助更多年轻人来体验海外的活动,对他们的人生可以有很多正面和启发的意义,对于行业来说也有助于培养和挖掘富有潜力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