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辉:直面偏见赢取信任
http://www.5ipr.cn   2014-05-08 11:27:52   我爱公关网   

信任是不能用财务谈判和合同条款解决的,当对方怀疑你背后可能有政府动机、怀疑你以后可能掠夺式开发、怀疑你可能粗暴对待员工时,这些安全性的顾虑会严重制约与你的合作

  你拿着钱,想投资人家,但人家不信任你,怎么办?海外舆论和政府用“有色眼镜”看你,怎么办?你在国内有良好的政府和媒体环境,甚至超国民待遇,但在境外不灵,怎么办?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第一次活生生地展示了企业走出去的“政府要素”及“舆论要素”,这正是企业国际化中的公共关系课题。亚洲最大的公关公司蓝色光标收购了一家全球传播集团,以及一家全球最大的社会化媒体传播机构,堪称本土公关行业国际化的领军人。蓝色光标总裁毛宇辉建议中国企业,最好的策略是直面偏见,赢取信任。

  以下为访谈实录:

  【走出去智库】: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公共关系近几年才进入大家的视野。那么,站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角度,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毛宇辉:公共关系在国外有着超过100年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爆发点是能源行业。

  在那个年代,象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大公司迅速崛起,控制着钢铁、石油等行业,并残酷地打击对手,让公众感到恐惧。于是,一批记者发起了著名的“掏粪运动“,从洛克菲勒下属美孚石油开始,猛烈挖掘大公司贪污腐败、背信弃义、破坏对手设备等黑幕,呼吁政府进行管制。

  同时,另外一些资深记者则离开媒体,开办新闻服务机构,帮助大企业与媒体及公众沟通,从而塑造良好的形象,为企业营造健康的外在环境。这就是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时候,面临的环境问题很类似。

  西方经济长期不景气,导致国家领导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下降,民众为未来发展的信心十分匮乏。看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汹涌而来的对外投资,他们的心态很复杂,有羡慕,也有恐惧。他们需要一种自己心里觉得满意的解释,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支持问题、不规范商业行为等自然成为模式化的选择。

  我们的企业在海外不太重视沟通,甚至是怕沟通,使得公司的透明度很差,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挖掘空间”和“遐想空间”,这些空间被利用之后,“认知”就成为了“事实”。

  和广告“让人知道”的功能不同,公共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让人信任”,它最经典的定义就是解决企业与政府、社区、媒体、员工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关系问题,而关系问题的核心是个信任问题。

  信任是不能用财务谈判和合同条款解决的,当对方怀疑你背后可能有政府动机、怀疑你以后可能掠夺式开发、怀疑你可能粗暴对待员工时,这些安全性的顾虑会严重制约与你的合作。

  【走出去智库】:我们发现,海外一些媒体和政府经常以“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赢得信任?

  毛宇辉:“有色眼镜”是正常的,我们自己看别人经常也戴“有色眼镜”,我们需要面对这个现实,用积极的、专业的沟通来解决。

  公关领域中我们有一个词叫“模式”或“模板”(Stereotype),政府或公众以一个模板看外界,媒体写文章的时候也有一套模板,当我们了解了这套模板的规律后,你就可以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举个例子,一些海外媒体给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贴了一个标签叫“新殖民主义”,尤其在我们的能源行业。在这种情形下,你谈投资额、经济拉动、就业贡献等这些大课题是意义不大的,是无法改变那个“模板”的,因为“新殖民主义”指向的是低廉的工资和对环境的破坏。

  这时,你需要从人的角度、从你员工或社区居民的角度看,让他们用自己的鲜活的、感人的故事来讲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笑脸的图片可能是最有说服力和传播力的。

  用当地的人,以当地的视角,讲当地的故事,这是赢得信任的核心途径。在国内我们谈国际化,在海外我们得谈本地化。

  【走出去智库】:既然要本地化,是否意味着,在每个地方,找当地的公关公司合作最有效呢?

  毛宇辉:既是也不是。

  “是”的方面,我们确实需要找当地的伙伴和资源。就如同外国企业到中国时,需要本土化一样,否则,瞎撞半天可能也找不到正确的路。

  “不是”的方面,中国企业和外国公关公司合作时,经常发生“错位现象”。海外公司往往不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中国企业往往不了解外国公关行业的工作模式,两方面接不上,沟通成本极高,经常高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举例来说,在媒体沟通方面,我们的国内企业——认为只要关系好,媒体是可控的,第一个问公关公司的问题往往是,某某媒体你能不能搞定?或者,这事可以出多少篇报道?你能保证都是正面吗?欧美的公关公司往往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他们的假定是,媒体是独立的、不可控制的,结果是无法承诺的,你只能委托它帮你管理过程。

  近几年来,我们帮政府和企业在海外做了一些项目,在国内和中国企业或政府客户接口,在国外整合当地的人力和资源实施,蓝色光标核心做桥梁和整合的工作。

  应该说,蓝色光标是既理解国内客户需要、又基本了解国外公关模式的,但是,坦率地说,我们做得非常辛苦,中间的“鸿沟”太大了,我们自己往往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才能达成。很难想象,直接接口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走出去智库】:您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共关系有什么总体的观察和建议?

  毛宇辉:我们认为,专业能力和资源都可以找专业的公司帮助,自身最重要的是意识问题。

  很多外资公司有专门分管公共关系的副总裁,下属专业的部门和外协伙伴,有着长期的战略指引和预算支撑。

  相对而言,我们很多企业即使在国内也没有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甚至把“公共关系”简单理解为“私人关系”或“攻关”,归口到“综合处”或“办公室”来管理。所以,这些企业在碰到政府监管、社区或媒体关系、危机事件等棘手的课题时,往往才开始考虑公共关系,但由于平常缺乏这样的意识和经验,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之前参与过国资委组织的一个关于公共关系的研究课题,大家都提到要进行关于公共关系的“顶层设计”,我觉得这是巨大的进步,只有当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公共关系实践到达一定程度了,才能真正在海外进行系统的公共关系设计,现阶段恐怕还是以项目为主,比如,投资并购项目时,或者危机事件时,零敲碎打地进行。

  还有一个意识方面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国内是有着良好的政府和媒体环境的,甚至是获得所谓的超国民待遇。

  在海外,刚好反过来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熟悉的、对我们有怀疑和偏见的环境,我们处于弱势。所以,就如同外资企业到中国一样,我们出去的时候,也要尊重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尊重当地公共关系的实践模式和工作方法,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TAG:毛宇辉 蓝色光标 智库 政府环境 舆论要素

分享到:
收藏